6医院
脑卒中不给患者任何思想准备,并且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就达到发病高峰。因此,老年人或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者,要加倍留意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下列症状,医院。1、突发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尤其发生于单侧时2、突然发生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3、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4、突然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5、突发眩晕6、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病例一、91岁高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年09月18日下午16:40,91岁的刘嗲嗲在打牌回家途中突然感觉自己讲话不清楚、左边手脚无力,行走不稳并摔倒在地,旁边的儿子见此情医院急救电话,医生赶到现场后经过简单的检查与询问,怀疑刘大爷很可能为脑中风,立即联系脑病科病房做好准备,并迅速完善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17点10分患者被送至脑病科病房,距离发病30分钟,是脑梗死静脉溶栓黄金时间!
经过全面检查,排除禁忌症后,脑病科谭医生认为刘大爷发生了急性脑血管堵塞(脑梗死),适合进行静脉溶栓,但是大爷90岁高龄,溶栓治疗存在较高出血风险,但为了挽救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家属同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是患者17:30就开始了溶栓治疗,此时距离发病仅仅50分钟。在溶栓过程中患者感觉患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溶栓结束后老人说话利索了、左边手脚能活动了。看到如此惊人的一幕,患者家属惊喜万分。住院两天后刘嗲嗲就可以独立行走,同时他也创造了脑病科静脉溶栓患者年龄的最大记录!
病例二、成功救治一例以急性脑梗死为表现的颈动脉夹层患者
年09月25日傍晚18:40,65岁的王大爷在晚餐后做家务时突起不能言语伴有右侧手脚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家人紧急拨打送入我院,接诊医师当时就考虑脑中风病,途中就与脑病科做好联系,完善头部CT后,于19:20送入了脑病科病房,此时距离患者发病仅仅40分钟。
脑病科医生查看病人后考虑王大爷也是发生了急性脑梗死,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症状在溶栓治疗过程出现了一过性好转,但紧接着又发加重,随后跟家属交代可能要进行动脉取栓手术治疗。脑病科介入手术团队立马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发现堵塞的血管通畅了,但是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原因是颈内动脉夹层(可能与王大爷从事木材搬运工作导致颈部外伤相关)。颈内动脉夹层是脑梗死的少见病因,它甚至可以出现大血管破裂、中风反复发作等严重后果。接下来的治疗,我们就给患者颈内动脉夹层处放了一个血管内支架,完美的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并且王大爷术后第三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与发病之前状态差别不大,完全看不出是一个经历过“中风”的病人。
通过这两个案例,当你身边的亲人有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你还在迷茫的寻找熟人、朋友吗?那么接下来的科普会告诉您最正确的选择!
一、急性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
(一)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国推出了适合国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识别方法即“中风”,是一种适用于国人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l“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l“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l“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1
(二)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缺血卒中每延迟1分钟援救,就有万个脑细胞死亡!
二、中风急救3大陷阱
陷阱一:把中风发作当成累了口角歪斜、半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楚,是中风的典型症状,且往往是一过性的。可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识别不了,往往以为是自己累了、没休息好,觉得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就好了,因此失去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陷阱二:打各种电话咨询中风是急症,一经发现必须马上就医。如果能赶在中风后3~4.5小时内完成溶栓,将大大降低中风的致残率、致死率。可惜很多人出现症状后,没有第一时间就医,而是给各种亲戚好友打电话咨询应对之策,导致最佳抢救时间流失。陷阱三:坐私家车或出租车就医出现中风症状时,错误地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很可能因舍近求远、堵车等耽误了抢救时间。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呼叫急救系统,它们对所在城医院了如指掌,而且医院,直接进入抢救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溶栓,赢得时间,赢得生命。
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为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湖南省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全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全国规范化防医院科室。科室诊疗范围: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细菌性脑膜炎)、癫痫、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疾病)、脊髓疾病(脊髓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瘫、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痴呆、焦虑抑郁障碍、睡眠障碍、中毒及药物所致神经系统疾病。脑病科健康-供稿:脑病科肖佳
微编:张孟芳校对:王俊芬
审核:史坚终审:肖宏韬
往期精彩内容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养生
聚焦百姓健康践行为民宗旨
柔性引才用才,请看醴陵中医模式
点赞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