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陈若平主任
日前,在医院举办的“中美儿童脑瘤质子治疗协作中心”签字议式和学术研讨会上,小儿神经外科陈若平主任分享了“打造小儿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特色科室,建立国际协作网的构想”。
这是在政府倡导“互联网+医疗健康”大环境下,医院利用互联网+医疗模式跨越时间空间,以患者刚需为导向,建设国际化特色科室和“神经肿瘤质子治疗国际协作网”。
该协作网将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为华东“枢纽Hub”,联络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和小儿肿瘤专科,共享资源,开展临床病例研讨,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方案。
与此同时,通过“中美儿童脑瘤质子治疗协作中心”衔接美国小儿神经肿瘤和神经外科顶级医疗机构和多位权威专家,包括全球医生组织合作的佛罗里达大学儿童肿瘤质子治疗中心、内穆尔森儿童医学中心、医院、美国国家儿童中心、梅奥医学医院等。
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是由我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中国小儿神经外科创始人沈玉成教授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医院中少数独立运行的小儿神经外科,具有小儿神经外科领域全部手术技能的临床科室。
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开放36张床位,医护人员19位。年门急诊量从年1.28万例增长到年1.86万例(增长了45%),手术量从年例,增长到年例(增长了61%)。
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特点
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多属于“疑难急症”,从颅脑和脊柱脊髓肿瘤的综合治疗,到危重颅脑外伤的紧急处置;从6个月以内小婴儿颅缝早闭手术为代表的先天性畸形矫治,到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从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到脑瘫SDR手术。每一例手术都牵涉到患儿的安危,也倾注了小儿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心血。目前科室拥有领先技术包括介入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
儿童脑肿瘤成为近年来“疑难疾病”的聚焦点
近年来,小儿神经外科疾病中各种颅脑和脊柱脊髓肿瘤凸显上升趋势。以儿童脑肿瘤为例:
发生率仅次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第二位,发病率为2.2-2.8/10万。
儿童脑瘤多位于脑的中线部位,鞍区、三脑室、松果体区、脑干、四脑室及小脑蚓部等,约占全部肿瘤90%。由于肿瘤位于脑部深处,涉及或比邻重要功能结构,如大血管、脑干等,手术切除极具挑战性。同时儿童手术出血耐受性差,相对成人手术风险更大。
儿童脑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中髓母细胞瘤、高级别室管膜瘤约占全部脑部肿瘤70%。儿童脑干肿瘤和髓母细胞瘤预后明显差于成人。
不同于成人,儿童脑瘤的术后综合治疗非常困难。其中放疗在脑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预后的4大独立因素之一。但普通放疗可能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一般认为3岁以下患儿不接受放疗(也有观点认为5岁以下不接受放疗)。
儿童脑瘤精准治疗方案
儿童脑瘤治疗方向在于提升非手术治疗疗效,包括靶向药精准治疗;提升常规放疗,如TOMO技术和质子治疗等。业界专家认为在短期内依靠常规手术大幅度提升儿童脑瘤疗效并不现实。
儿童脑瘤质子治疗优势和儿童脑瘤国际协作网
质子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带正电荷质子在电场中持续加速,达到一定速度和能量后,射入标定物内,利用布拉格尖峰(Braggpeak)现象,在标定物内某一深度位置释放大量能量,以达到对标定物破坏之治疗目的。
质子治疗能够在最大限度内避免标定物之外区域损伤,特别适合儿童脑瘤和神经系统实体肿瘤精准治疗,这已是国际儿童肿瘤治疗领域的共识。
“目前质子治疗儿童脑瘤在全球已经开展起来,部分脑瘤质子治疗中心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值得国内同行密切交流和学习。”陈若平主任说。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国内儿童脑瘤的治疗仍局限于手术和传统放化疗,尚没有开展质子治疗。因此,通过远程医疗模式,建立儿童脑瘤国际协作网,提前布局和学习交流有关儿童脑瘤为代表神经系统肿瘤和其他部位实体肿瘤的质子治疗先进经验,并且开展临床研究和预后对比观察。
日前,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附属儿童质子治疗中心和内穆尔森儿童医学中心已经完成了两例远程案例讨论交流。验证了利用远程医疗模式,完全可以在虚拟互联网平台上分享经验,让患者获益。
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陈若平主任,内穆尔森儿童医学中心院长,儿童肿瘤专家Dr.EricSandler和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时占祥博士在做三方会诊交流。
新时代小儿神经外科和小儿肿瘤的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作为外科医生炫耀精湛手术技术的时代即将结束。陈若平主任说:“新时代小儿神经外科要求精准诊断、动态诊断;精准治疗、适宜治疗;提高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降低和控制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