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种之一,其发病率在十万分之左右,同心血管疾病一道被并列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第一病因。
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在出血性疾病中有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以及颅底血管瘤等。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大家所熟知的脑栓塞、脑血栓、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还有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和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等。
脑血管病的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讲,均为预防性治疗,也就是说,发病后认为“病情不重可以不予治疗”可能造成出血加重或第二次出血,或者脑梗塞逐渐加重,从而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死亡率15~30%)、瘫痪、失语、智能下降、生活难以自理等后果(至残率3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影响其生存质量。
脑血管病属于良性病,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尤其是微创手术和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只要诊疗及时,多数脑血管病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在出现头痛、视物不清、四肢欠灵活或与平常感觉明显不同的情况时,医院就诊,避免耽误诊治的“黄金时间”。及早确诊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使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得到保障。
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
通过开颅手术可以夹闭动脉瘤、切除动静脉畸形。对于颈动脉狭窄可以切除粥样斑块和动脉内膜。对于“烟雾病”可以行血管搭桥及颞肌贴附术。
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切除、脑动脉瘤夹闭、海绵状血管瘤切除,烟雾病血管搭桥等开颅手术;
2.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烟雾病的血管搭桥及贴附术等;
最常见的就是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搭桥,适合于烟雾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是由于脑内血管局部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产生脑缺血甚至脑梗塞症状。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血管内治疗技术(神经介入)
经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和国际上发展最快的现代医学技术之一。它以最小的创伤,获取较为理想的医治效果,是微创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绝大多数血管性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即使不进行血管内治疗,也可为外科手术或内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便于专科医生制定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神经介入诊疗所涉及的范畴:
1.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2.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塞、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等;
3.静脉闭塞性脑血管病:脑静脉血栓,脑静脉窦血栓等;
4.头颈部各种高血运的肿瘤的术前评估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
5.头痛、头晕、博动性耳鸣、TIA的综合诊治;
6.颅内恶性肿瘤的超选颅内动脉内化疗及介入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首先,拿颅内动脉瘤来说,它是指脑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并非指我们传统认为的肿瘤。“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为30%左右。”郭新宾教授介绍,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就是将很细的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瘤内,放置特制的很细很柔软的微弹簧圈,“另外还有密网支架、覆膜支架等新兴技术,接近零创伤,并发症低,远期治愈率与开颅夹闭无显著差异,目前已成为国外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图1:动脉瘤介入栓塞示意图
介入治疗——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
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最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原因约占90%。主要包括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或者基底动脉狭窄等,常见的后果便是发生脑卒中。对此,郭新宾教授告诉记者:“介入治疗,就是通过特制的颈部或者颅内支架,放置于狭窄部位,使狭窄部分撑开,改善血流,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个方法简单,效果好,创伤小。”
图2: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示意图
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指的是脑血管发育异常。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脑出血、脑缺血、癫痫发作、头痛等。据郭新宾教授称,介入治疗便是通过在血管畸形团内,注射一种特殊的态胶,使动静脉畸形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图3: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脑卒中(脑梗死)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脑卒中大国,不仅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死于卒中的人数也高达约万。显然,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此外,卒中患者的残疾问题也不容忽视。据国家卫计委于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4个卒中患者中,就有3个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在此不得不提“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梗死,它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卒中的80%。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对此,郭新宾教授介绍,目前,对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国家卫计委推荐的,就是超早期静脉溶栓和超早期血管内介入开通。
图4:超早期脑血管闭塞介入开通
当然,除以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外,脑血管介入治疗范围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偏头痛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治疗和烟雾病的诊断等,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脑血管病是介入治疗还是开颅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病如何结合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的优势?
来源:网络
整理:张县长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