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外伤后先意识障碍后清醒,可能是硬膜外

脑表面覆盖3层被膜,由浅至深依次为硬脑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为硬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充满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后者附着在脑表面并深入至脑沟。故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可进入脑沟,而硬膜下血肿则不进入脑沟。硬脑膜在骨缝、颅底和神经穿行的孔道部位紧密结合,而其他部位为疏松连接,因此颅顶部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通常范围局限,不越过颅缝。上述脑结构均位于脑脊液的包裹之中,脑脊液起到缓冲震动、分解压力和保护脑组织的重要作用

脑组织位于密闭骨性颅腔之中,空间局限,脑损伤所致脑出血、水肿和肿胀,均使其颅内压不断升高,进而造成脑组织灌注不足,使脑组织损伤加重,形成恶性循环。颅脑损伤的治疗关键是开颅手术降低颅内压,还可采取注射肝素增加血管内渗透压、减少液体渗出,采用过度通气造成低碳酸血症以降低充血性脑肿胀等辅助措施。脑疝是引起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硬膜外水肿:硬膜外腔为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潜在腔隙,有脑膜动脉走形其间,硬膜静脉窦也与硬膜外腔相邻。硬脑膜与颅底骨附着紧密,而在穹窿部与颅骨附着相对疏松。约90%的硬膜外血肿有颞骨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或静脉撕裂所致,硬膜外血肿呈梭形,通常不跨越骨缝

急性硬膜外血肿由颅骨骨折或外力致脑膜动脉破裂所致,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出血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脑膜前动脉、脑膜中静脉或静脉窦出血。急性硬膜外血肿多位于单侧颞部和额、顶部,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

⒈CT:颅骨骨折常伴发急性硬膜外血肿,而且病灶短期内迅速扩大。故发现颅骨骨折疑诊硬膜外血肿者,应在6h内复查头颅CT

颅骨内板下梭形、内缘光滑锐利的高密度影是硬膜外血肿的CT特征性表现,病灶多位于骨折局部或对冲部位。初期血肿CT值为50~70HU,随后血肿内血块收缩而使CT值升高。若并发硬膜下积气,则血肿内可见气体密度影。若不并发脑挫裂伤或脑水肿,则中线结构移位较轻。如果病变邻近硬脑膜静脉窦,或者位于小脑幕上下方,则应该获取冠状位图像,以避免遗漏病灶

左顶部硬膜外血肿

A:CT平扫左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高密度影(短箭头),密度均匀,边缘锐利,脑组织和中线结构受压向对侧移位。左顶部头皮局部软组织肿胀。B:CT骨窗显示左顶骨连续性中断可见线样低密度影贯穿颅板(长箭头)

⒉MRI:MRI可清楚显示硬膜外血肿病灶,其信号演变规律与硬膜下血肿相同。急性期表现为T2加权像低信号、T1加权像等信号。亚急性期血种先在T1加权象、然后在T2加权像周边出现高信号,逐渐见向中心区扩展。慢性期血肿周边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在T2加权像上呈现低信号环。MRI显示本病伴发的脑挫裂伤、脑水肿、脑实质移位等改变比CT更敏感。MRI更适用于显示亚急性期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此时病灶在CT图像上呈等密度,容易漏诊

比较影像学:急性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首选CT,而亚急性期和陈旧期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首选MRI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lz/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