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过程:
时间主要物质有无占位有无水肿超急性期小于等于6小时氧合血红蛋白无无急性期7~72小时脱氧核血红蛋白有少量水肿亚急性期3天~2周正铁血红蛋白占位减轻大量水肿慢性期大于2周铁血黄素无水肿消失1.CT
(1)急性期(包括超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灶,CT值在50~80HU,灶周出现水肿,血肿较大者可有占位效应。
(2)亚急性期:血密度逐渐降低,灶周水肿由明显到逐步减轻;血肿周边吸收,中央仍呈高密度,出现“融冰征”;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呈现“靶征”。
(3)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低密度影,病灶大者呈囊状低密度区。
急性、亚急性脑出血的CT表现a.急性脑出血:左侧基底核区不规则高密度灶,灶周低密度水肿带,脑室内少量积血;b.亚急性出血:10天后复查,血肿密度逐渐降低,中央仍呈高密度,出现“融冰征”2.MRI分期血肿成分T1WIT2WIDWIFLAIR超急性期氧合血红蛋白等信号高信号高信号高信号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低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亚急性早期正铁血红蛋白高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亚急性晚期正铁血红蛋白高信号高信号高信号高信号慢性期含铁血黄素低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低信号亚急性期脑出血的MRI表现
a.T2WI表现在左侧基底核区病灶的周围为薄层低信号,其内为高信号,病灶中心呈等或低信号,灶周有水肿,占位效应较明显;b.T1WI表现为环形高信号,血肿中心部位为低信号
慢性期脑出血的MRI表现
a.左侧基底核区T2WI高信号影,边界清楚,无灶周水肿,无占位效应;b、c.T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灶,邻近脑沟增宽,脑回变窄;d.水抑制像呈低信号,周边更低信号影环绕。本例为陈旧性脑出血后遗改变,形成软化灶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常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或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并有神志改变。有其好发部位,CT为高密度,MRI信号随血肿演变而多变,结合临床较易诊断。
高血压性脑出血与外伤性脑内血肿、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破裂形成的脑内血肿具有相似的演变规律,其辨别除外伤史外,血肿的位置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区;外伤性脑出血常与外伤着力点有相关性,且较浅;动脉瘤在MRI检查时显示流空效应,且颅内血管瘤破裂常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撰稿人审稿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