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给药方案建议补钠

本周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中,遇到临床补钠剂量、浓度及注意事项。现将整理内容分享如下:

病史摘要:姚某,女,78岁。

主诉:腹痛、腹胀伴呕吐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性及刀割样疼痛,伴恶心、呕吐数次,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胃液,无咖啡样物,就诊于医院,诊断为“肠梗阻”入院后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出院后呕吐略有改善,仍有腹痛、腹胀,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既往史:既往明确肠梗阻病史、右侧股骨颈骨折病史、双上肢骨折病史、肺心病病史、肠癌手术史、肠癌术后腹部造瘘、头部肿瘤伽马刀治疗。

辅助检查:(-06-22)医院立位腹平片提示:肠梗阻右侧股骨颈骨折请结合临床体征;离子系列:钠:mmol/L氯:87mmol/L。

临床初步诊断: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

回顾概念:

电解质紊乱:

人体血浆中主要的阳离子是Na、K、Ca、Mg,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二者除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通常,体液中阴离子总数与阳离子总数相等,并保持电中性。当出现任何一个电解质数量改变时,将导致不同的机体损害,即出现电解质紊乱。

病因:

钠代谢紊乱?

①血浆钠浓度降低,小于mmol/L称为低钠血症。低血钠可见于摄入少(少见),丢失多、水绝对或相对增多。是一个复杂的水与电解质紊乱。原因很多,可分为肾性和非肾性原因两大类。肾功能损害而引起低钠血症的有因渗透性利尿、肾上腺功能低下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非肾性因素如可见于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和烧伤等疾病过程;另外,还有假性低钠血症:由于血浆中一些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的增多。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钠浓度降低(钠只溶解在水中),引起低钠血症,前者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血脂10g/L)、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g/L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后者见于静脉注射高张葡萄糖或静脉滴注甘露醇以后。

②高钠血症:血钠浓度升高,大于mmol/L称为高钠血症。主要见于水的摄入减少(如下丘脑损害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水过多(尿崩症)、钠的潴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临床表现

1.高钠血症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出现乏力。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烦躁不安,甚至躁狂、幻觉、谵妄和昏迷。高钠血症引起的脑萎缩,可继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死亡。

2.低钠血症

轻度低钠血症(血清钠浓度~mmol/L)可以出现味觉减退、肌肉酸痛;中度(血清钠浓度~mmol/L)有头痛、个性改变、恶心、呕吐等;重度(血清钠浓度mmol/L)可出现昏迷、反射消失。

浓氯化钠注射液

适应症

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本品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药理毒理

氯化钠是一种电解质补充药物。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钠浓度为~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mmol/L。人体中钠、氯离子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药代动力学

氯化钠静脉注射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但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钠离子、氯离子均可被肾小球滤过,并部分被肾远曲小管重吸收。由肾脏随尿排泄,仅少部分从汗排出。

用法用量

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得超过每小时1.5mmol/L。   当血钠低于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mmol/L以上。补钠量(mmol)=[-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待血钠回升至~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补液速度:

宜先快后慢。重症者开始4-8小时内补充液体总量的1/3-1/2,其余在24-28小时补完。具体的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肺、肾功能和病情而定。(第8版《内科学》P)

参考补钠量为3%氯化钠1ml/kg,可提高血钠1mmol/L。(第17版《新编药物学》P)

该患者钠离子浓度:mmol/L,属轻度低钠血症,建议应用等渗氯化钠适当补充钠离子。

借此病例,临床药师将延伸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假设某患者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50kg,根据补钠量公式:

补钠量(mmol)=[-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

=[-(mmol/L)]×50(kg)×0.2

=mmol

浓氯化钠注射液的活性成份为氯化钠。

分子式:NaCl分子量M:58.44规格:10ml:1g

根据公式: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量)

质量m=n×M=mmol×58.44g/mol=0.23mol×58.44g/mol=13.44g

所以补钠量应为13.44g。

再根据3%-5%氯化钠范围,计算以0.9%氯化钠稀释10%氯化钠所需溶媒量。

根据两种浓度混合的换算。假设稀释成4%,设需要加0.9%氯化钠Xml。

0.9%X+13.44=4%(X+13.44×10)

X=ml

为方便临床计算,现将每1g10%浓氯化钠稀释成3%或5%氯化钠所需加入的0.9%氯化钠量计算如下。然后根据需要补钠量乘以每1g需加0.9%氯化钠量即可。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在适当范围内。

假设稀释成3%,设每1g10%浓氯化钠需要加0.9%氯化钠X1ml。

0.9%X1+1=3%(X1+10)

X1=33.3ml

假设稀释成5%,设每1g10%浓氯化钠需要加0.9%氯化钠X2ml。

0.9%X2+1=5%(X2+10)

X2=12.2ml

同时还应注意:

浓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

(1)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浓氯化钠注射液禁忌:

下列情况慎用或禁用:   (1)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及特发性水肿等;   (2)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   (3)高血压、低血钾症;   (4)高渗或等渗性失水。

浓氯化钠注射液注意事项:

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

浓氯化钠注射液药物过量:

可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

浓氯化钠注射液执行标准:《中国药典》年版二部

临床药师会持续将临床中遇到和解决的点滴问题,及时分享大家!学海无涯,不当之处,望指正并探讨!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cx/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