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腾讯推送的一篇文章,内容表述,广东有多例婴儿突发脑出血!
很多人会纳闷,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脑出血?
我们来科普一下知识
新生儿出血症即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其发病原因是:体内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性低下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表现为:出血、渗血。
本病主要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所致。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
(1)由于孕母体内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故血中维生素K水平和肝内储存都较低。
(2)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远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因此母乳喂养儿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3)维生素K的合成需要肠道细菌的参与,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细菌很少,因此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
(4)慢性腹泻或因为其他疾病口服抗生素的新生儿由于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而导致维生素K合成不足。
(5)新生儿有肝胆疾病时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
(6)母亲产前用过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双香豆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影响维生素K代谢。
维生素K缺乏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羧化,不能羧化的上述凝血因子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因此导致出血!
本病分为早发型、经典型和迟发型三型,迟发型也叫晚发型。
1:早发型
出血常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之内,出血可轻可重,轻者仅仅表现为皮肤少量出血点、脐带残端渗血、头颅血肿,而严重者可有大量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大便中有鲜血;还可有严重的颅内出血、胸腔或腹腔出血。其发生与母亲分娩前用过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有关。但是严重的新生儿出血临床罕见。
2.经典型
出血发生在生后1~7天,多数在生后第2~3天发病。可表现为脐带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时表现为呕血或者大便中带血;也可以有皮肤受压处、穿刺部位的出血、阴道出血、鼻出血和肺出血。多数患儿出血不多,可自行停止。但是也有少数患儿出血严重,可有皮肤大片瘀斑和血肿,胃肠道或脐残端大量出血、肾上腺皮质出血而引起休克。
3.迟发型
(晚发型)是指发生在出生8天后的新生儿出血。多发生在生后2周至2个月,多以突发颅内出血为主要表现,颅内出血可以是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出血,临床上表现为惊厥,俗称抽风,伴有呕吐、前囟门隆起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还可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这种病人主要发生在单纯母乳喂养并且出生后没有补充过维生素K的婴儿。也可以继发于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和长期应用抗生素的婴儿。
那么上面的新闻中,新生儿脑出血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维生素K的缺乏,怎么缺乏的呢,是因为产妇没有好好吃饭!
很多产妇坐月子的时候,还是遵循以前的老习惯,这些习惯可以说是陋习,说是很多的东西不能吃,特别是蔬菜,意思是蔬菜吃了会伤胃。可是维生素K普遍存在食物中。
例如:
1、动物的肝脏,比如猪肝、鸡肝、鸭肝、鹅肝,在动物的肝脏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2、各种烹调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芝麻油,在这些烹调油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3、绿叶的蔬菜,比如菠菜、韭菜、芹菜、油麦菜、生菜,在这些绿叶的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有资料显示,医院,6年间就有54例婴儿患上维生素K缺乏症导致脑出血的病例。
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在孕期,准妈妈们就得好好吃饭不能挑食;产后也不能放松,科学做月子,除了部分寒凉,容易导致回奶的食物,其他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