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傍晚,家住增城的林萍(化名)像往常一样在厨房为一家人张罗晚饭。突然听到一声闷响,紧接着,她就听到了熟悉的哭声——是7岁的儿子在哭。林萍最终在家里的卫生间找到了小均(化名)。
当时小均正脸朝地,正趴在地上大哭。林萍猜儿子应该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摔倒了。她抱起儿子后,只见小均额角的皮肤摔破了,裂开了一个小口,有鲜血涌出。林萍吓得赶紧将孩子送到家附近的诊所。医生替小均做了简单的清创缝合,但是林萍还是放心不下,又让小均做了头部CT检查。
头颅CT检查提示小均并没有骨折、挫裂伤等,却显示小均的左侧小脑发现了占位性病变。“你的孩子可能得了脑肿瘤,建医院治疗!”医生的一番话让林萍吓了一跳。在朋友介绍下,林萍来医院神经外三科。
我院神经外三科主任金鑫仔细查看了小均的影像资料:左侧小脑半球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初步怀疑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且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手术指征明确。
▲术前MR▲术后MR
▲病理诊断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神经外三科团队为患儿实施左侧小脑占位病变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病理结果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术后,林萍看着孩子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心痛不已,“孩子平时也没有说过头痛头晕,能吃能睡,如果不是这次摔倒,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知道他已经被肿瘤盯上!”
原本只是小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却查出脑肿瘤,任谁都很难接受。金鑫解释,这个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erocyma,PA)属于良性生长的胶质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也不例外,所以在早期比较难发现,其发病年龄较低,占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85%,且男性略多。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与发病部位、肿瘤的大小及脑积水的程度有关。如肿瘤生于小脑,主要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可伴有行走不稳、视物模糊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如位于鞍区,则以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大脑半球肿瘤的首发症状可表现为头痛、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视神经区肿瘤常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并伴视盘苍白、视神经萎缩、突眼等。“小孩子在表达上不像成年人那么准确,可能有时候一些比较轻微的症状无法表达,所以平时需要家长多留意。”金鑫补充道。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胶质瘤,属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手术切除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金鑫介绍,外科手术切除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保护正常脑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全切。如果肿瘤侵蚀脑干等重要结构,可以考虑部分切除,以避免手术后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专家简介
陆永建
医院大外科首席专家兼神经外二科、神经外三科主任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曾任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医院首席教授,曾任中国医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州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年由国家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国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研修脑神经外科学一年。年到广州医院工作。年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外科学习半年。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4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病、脊髓和颅神经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
曾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70多篇。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金鑫
医院神经外三科科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医院,师从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罗毅男教授。从事神经外科及颅内肿瘤临床诊疗工作15年,致力于显微神经外科研究,在脑肿瘤、三叉神经痛、脑外伤、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面肌痉挛等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开展脑室镜下治疗脑积水、脑室囊肿、垂体腺瘤等疾病,在颅底肿瘤治疗、功能神经外科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完成广东省自然课题及市课题各1项,参与编写论著1部,完成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