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妊娠相关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与治疗
广医三院刘子凡
一、脑静脉系统的解剖由脑静脉和静脉窦组成。
1)脑静脉包括幕上静脉系统、幕下静脉系统幕上静脉系统:浅静脉组,深静脉组。
2)静脉窦主要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
二、脑静脉和静脉窦的特点:
1)脑静脉不与动脉伴行。
2)脑静脉管壁缺乏肌肉和弹力组织,管壁薄、官腔大,缺乏弹性。
3)静脉和静脉窦均无瓣膜。
4)静脉间存在着众多的吻合。
5)深、浅静脉血液均注入静脉窦;脑脊液最终流入静脉窦。
大脑静脉
大脑外侧面浅静脉
静脉间吻合
大脑皮层静脉间吻合
大脑深、浅静脉间吻合
静脉窦
在美国,妊娠相关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11.4/10万,围生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8.9/10万[1,2];印度的围生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为.9/10万[3]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80%患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急性期死亡率小于5%,入院时昏迷伴脑出血着预后差
病因
感染性因素:乳突炎、鼻窦炎
非感染性
遗传因素: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GA突变、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III缺乏
免疫性疾病:SLE、抗磷脂综合征等
获得性易栓状态:妊娠期高凝状态
血液疾病:真红细胞增多症等
其他:年龄、剖宫产、产后脱水、头颈部外伤等
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取决于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进展速度、侧枝循环情况等。
颅内高压:头痛、呕吐、视矇、意识障碍。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抽搐、肢体瘫痪
(提示脑实质受损,病损范围与皮质静脉闭塞区域密切相关)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D-二聚体
促血栓形成因素:凝血因子V-Leiden、凝血酶原基因GA突变、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抗心磷脂抗体。
脑脊液检查:压力通常是增高的,非感染性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手段,包括CT、MRI、MRV、SWI、DSA,高度怀疑时,应积极寻找静脉(窦)血栓形成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CT上的直接征象
平扫: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增强扫描:空三角征。
束带征
高密度三角征
空三角征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CT上的间接征象
脑水肿、脑室缩小、静脉性脑梗死(出血性或非出血性梗死)
直窦血栓形成双侧丘脑水肿
直窦血栓形成左侧丘脑水肿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双侧顶叶出血伴灶周水肿
直窦血栓形成双侧丘脑水肿、出血,可见星芒状极度扩张的微血管。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直接征象
急性期血栓(1周):T1等信号、T2低信号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直接征象
亚急性期血栓(1-2周):T1高信号、T2高信号
横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直接征象
慢性期血栓(2周以上):T1低信号、T2低信号
乙状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间接征象
T1:局部脑组织肿胀
左侧顶叶肿胀:脑沟变浅、脑回增宽(上矢状窦和静脉血栓形成)
右侧枕叶肿胀:脑沟变浅、脑回增宽(右侧横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间接征象
静脉性脑梗死(出血性)
右侧颞叶T1、T2高信号,提示出血性脑梗死(右侧横窦血栓形成继发Labbe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间接征象
静脉性脑梗死(非出血性)
弥散成像右侧顶叶脑回高信号,ADC图高信号,局部水肿明显,SWI显示右侧顶叶皮层静脉血栓。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上的间接征象
SWI:脑实质出血、静脉迂曲、扩张、中断
SWI可见脑实质出血、局部静脉迂曲、扩张、中断(右侧横窦、上矢状窦及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V上的直接征象
静脉窦不显影、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
相应的引流区静脉血栓形成时:引流区静脉不显影或显影稀少
上矢状窦及相应引流静脉未显影
治疗1个月后复查
半年后复查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MRV上的间接征象
引流区静脉迂曲、扩张(相应的引流区静脉无血栓形成时),部分患者可见颅外静脉显影。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引流区静脉显影迂曲、颅外静脉显影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DSA上的直接征象
静脉(窦)完全不显影或充盈缺损、皮质静脉突然中断
上矢状窦前段未见显影,相应引流区静脉显影稀少,可见皮质静脉突然中断。
静脉(窦)血栓形成在DSA上的间接征象
侧枝静脉螺旋状扩张、微血管显影、静脉(窦)反流、导静脉开放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至11秒以上(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显影开始至乙状窦窦显影消失)
上矢状窦前段及临近引流区静脉不显影,稍远处见众多“星芒状”(红框内)极度扩张的微血管。
MR检查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1、全方位扫描:轴位、矢状位、冠状位,
2、动态复查
3、注意仔细观察中线及边缘部位,有无异常信号影。
MR检查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除常规序列外,必要时需增强扫描、梯度回波序列
CT见左侧顶叶及枕叶皮层出血
MR增强扫描:上矢状窦可见强化的血栓影
梯度回波见上矢状窦血栓
MR检查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注意SWI:有无出血、静脉增多、迂曲、扩张,中断等。
Flair提示右侧顶叶水肿,SWI显示右侧顶叶静脉影与左侧相比增多、增粗、迂曲,中断。
MR检查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注意DWI:有无血管源性脑水肿等
头颅CT右侧顶叶出血,DWI显示周围皮层高信号
MR检查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MRV
注意有无静脉(窦)不显影、充盈缺损
注意病变远端侧枝循环形成、静脉扩张、其他引流静脉显影
必要时需行颈静脉MRV检查
当MRV检查发现静脉窦不显影时:
复阅常规扫描有无血栓直接证据
是否静脉窦变异
2DTOF-MRV在图像采集平面与静脉窦不垂直时可出现假象(CE-MRV、VIBE)
病灶分布是否与静脉窦引流部位有关
有无静脉侧枝开放
病例1
孙X,29岁
因“孕11+周,呕吐5周,加重伴左侧头痛1天”入院
呕吐并不剧烈,每天1次,量不多;但入院前1天呕吐频繁。头痛为左侧颞部紧箍样疼痛,阵发性加重,下午和夜间明显,与体位变化无关。
体查:血压/87mmHg,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腰椎穿刺术:初压mmH2O、终压95mmHg,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
1周后复查头颅MR:左侧横窦、乙状窦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MRV:左侧横窦、乙状窦未见显影。
追问病史,患者在第一次怀孕时,曾有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本次入院后查蛋白S测定24.8%(参考值范围:59-)
复查左下肢静脉彩超示复通后改变
最后诊断:左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病例2
覃××,34岁
因“孕29+4周,头痛、胸闷13小时”入院
体查:血压/mmHg,体查:球结膜水肿、左下肢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阳性,双下肢浮肿。
实验室检查:AST、ALT升高,PLT下降
入院诊断:HELLP综合征、重度子痫前期
CT:右侧顶叶脑出血、左侧顶叶及外侧裂蛛网膜下腔出血MRV:直窦不显影
是直窦血栓形成吗?
T1WI、T2WI未见血栓影
出血部位非直窦引流区域
右侧顶叶出血灶周围未见扩张的静脉
不支持直窦血栓形成
治疗前:动脉呈痉挛状态,串珠样狭窄。
治疗后:动脉痉挛明显改善,狭窄消失。
治疗后双侧顶枕叶脑明显水肿消退
最后诊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如何避免漏诊、误诊?
MR检查后,仍有疑问的病例,需行DSA检查。
DSA检查时,需注意:
有无静脉显影中断、迂曲
有无静脉侧枝开放、静脉(窦)反流、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
常规正、侧位、45度位造影
必要时颈静脉DSA
病例3
28岁,因“停经32周,头痛伴胎动减少2天”入院。入院时体查:血压/84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入院诊断:重度子痫前期
阴道分娩术后出现发作性肢体抽搐
双侧顶、枕叶T1低信号、T2、Flair高信号MRV示左侧横窦细小。
左侧横窦血栓形成?PRES?
DSA:1.左侧横窦内侧段不显影,左大脑下静脉注入左横窦外侧段2.左小脑下静脉注入左侧横窦起始部后反流入右侧横窦3.左小脑下静脉造影剂有滞留,乳突导静脉、髁导静脉开放。
最后诊断:左侧横窦血栓形成
病例4
江××,30岁
因“停经32周,头痛头晕1月,视物模糊1周”入院
体查:血压/94mmHg,构音欠清,球结膜水肿,眼球轻度外凸,左眼外展受限,左侧额纹、鼻唇沟浅,伸舌左偏,肌力、感觉正常,颈抵抗,颌胸3横指,克氏症可疑阳性。
CT:双侧乳突炎,左侧明显
MR:双侧颞、顶、枕部皮质、皮质下异常信号影。
腰穿:
压力:大于mmHg,
常规:白细胞2个,红细胞0个
生化:葡萄糖2.78mmol/L,氯化物mmol/L,蛋白mg/L。
MRI:
FLAIR:双侧颞、顶、枕叶皮质、皮质下白质稍高信号影。
影像似乎不支持静脉窦血栓形成
MRV:
MRV:头皮静脉显影、左侧横窦外侧缘连接乙状窦处突然变细。
是乙状窦血栓形成吗?
DSA:
DSA:左侧乙状窦、颈内静脉不显影。
诊断考虑:
乳突炎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
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头孢他啶+万古霉素抗炎
低分子肝素抗凝
治疗后复查DSA:左侧乙状窦、颈内静脉显影。
最后诊断:
乳突炎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
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小神经联盟
治疗
1.病因治疗
因感染引起着,根据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
免疫性疾病所致着可予激素治疗。
2.抗凝治疗
华法林:
可通过胎盘,禁用于妊娠期
(妊娠早期应用可致畸胎,后期应用可致出血和死胎)不通过乳汁排泄,可用于哺乳期。
肝素:
不通过胎盘,也不通过乳汁排泄,可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
初始剂量为80U/kg静注,续以18U/kg/h静滴,每4-6小时复查APTT,保持APTT在正常值的1.5—2.5倍
并发症:骨质疏松、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低分子肝素:不通过胎盘,可用于妊娠期。少部分通过乳汁排泄,但婴儿口服的生物利用率低,可用于哺乳期。
克赛:1mg/kg或速碧林:0.1ml/10kg皮下注射,q12h
法安明:U/kg,皮下注射,qd或U/kg,皮下注射,q12h
分娩前24小时暂停使用,产后继续使用6周
产后使用华法林者同样应使用至少6周,INR目标值为2.0-3.0,总疗程至少6个月。
3.溶栓治疗:不推荐全身静脉溶栓
4.介入治疗:充分抗凝治疗下病情仍恶化着,可考虑
5.外科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危及生命着,可考虑去骨瓣减压。
6.其它治疗:
乙酰唑胺
激素
脱水剂
腰穿
关于再次妊娠的问题
能否再次妊娠?
能。再次妊娠的复发风险很低,Ferro[4]等总结了例妊娠相关性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在再次妊娠时仅1例复发,2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
再次妊娠应注意什么?
再次妊娠时及产后应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
参考文献:
[1]LanskaDJ,KryscioRJ.PeripartumstrokeandintracranialvenousthrobosisintheNationalHospitalDischargeSurvey.ObstetGynecol.,89:-
[2]LanskaDJ,KryscioRJ.Strokeandintracranialvenousthrobosisduringpregnancyandpuerperium.Neurology.,51:-
[3]BansalBC,GuptaRR,PrakashC.Strokeduringpregnancyandpuerperiuminyoungfemalesbelowtheageof40yearsasaresultofcerebralvenous/venoussinusthrombosis.JpnHeartJ.,21(2):-83
[4]FerroJM,CanhaoP.Complicationsofcerebralveinandsinusthrombosis.FrontNeurolNeurosci.8,23:-71
小神经联盟
小神经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