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体来说,
大脑及其神经中枢就是生命的“司令部”,
神经中枢作为人体最重要的部位,
主宰着机体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转,
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意外,
乃至影响到生命安全。
前言
如此说来,我院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就相当于这个“司令部”的卫士,他们常年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绝对的忠诚,坚守在这个弥足重要的岗位上,为了“司令部”的健康,为了生命的安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着。今天我们撷取几则他们的故事,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
事例一救人一命,挽回一桩好姻缘
沭城镇的小张姑娘20岁,正处于花样年华,年4月下旬突发头痛,呕吐不止,影像检查发现她颅内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小张姑娘的父母为了给宝贝女儿尽快看好病,也为了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带她赴省城南京求医。正赶上五一节长假,医院都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连跑了3家医院都没有住上院,最短的也要等半个月。
小张的脑瘤进展很快,颅内压持续增高,头痛欲裂,呕吐加重,连饮水都吐,直至完全不能进食,身体一天天地衰弱,全靠输液维持日常生命所需。她父母心急如焚,不知应该到何处投医。她家的一个亲戚说,医院看看吧,这医院,医院,或许能做这种手术。小张的父母在无助的境地犹如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马上医院的神经外科。
我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连松,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部,在我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已经21年,系宿迁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神经外科进修深造,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一项科研成果通过宿迁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在神经外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擅长重型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显微镜下切除脑肿瘤及椎管内肿瘤治疗为地区特色。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治疗小张这样的病例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难事。
刘主任接诊了小张后,通过接触了解,难点不在手术治疗上,而是小张的思想包袱非常重。原来,小张姑娘已经有了男朋友,两人的感情非常好,到南京就医期间男友也一直陪伴,但在南京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男友的家人认为小张的病不好治,就是开刀也会落下残疾,是一辈子的负担,就劝男友放弃这个婚姻。男友经不住家人的再三劝阻,思想就动摇了,渐渐地冷落了小张。小张姑娘本来就被疾病折磨的死去活来,再加上男友的冷落,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打击让她难以承受,想想自己就是手术保住了命,落下残疾,又没有了爱情,日子怎么过?就以泪洗面,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刘主任面对这种情况,就分别与小张和她的男友谈话,告诉他们,这个手术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医院从年就开展了微创治疗脑肿瘤的手术,已经做了几百例,技术非常成熟,有把握把她的脑瘤治好。刘主任真诚的一席话,犹如春风吹散了他们心头的疑云,小张愿意配合治疗,她的男友陪在她的身边,给她以关爱、信心和力量。
经过最快的术前准备,在小张入院的第二天就在全麻下给她施行了显微镜下颅内肿瘤切除术。手术由刘连松主任主刀,副主任医师周大志、翟晓雷协助,经过3个小时,完整切除了小张左侧大脑顶部的6×6厘米大的肿瘤。术后小张头痛呕吐症状立即得到缓解,第二天就能够吃东西并下床活动了。
不久前,刘连松主任接到小张父亲的感谢报喜电话,说女儿手术后恢复的很好,今年元旦结的婚,他抱上外孙了。
冯梦龙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的神经外科不但救人一命,而且还挽回了一桩姻缘,应该造了几级浮屠呢?
事列二寻迹觅踪,“鬼门关”上拽回一条命
年春节刚过,家住桑墟的张先生不幸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大脑损伤伴有硬膜下及脑内血肿,医院做了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之后放了腰大池引流,可半个多月过去了,患者始终就没有醒过来。院内院外进行了会诊,都没有结果。使用了多种方法治疗,病人终究没有反应。院方认为治疗没有希望了,就劝其回家。家属和亲邻看着病人的病情没有回头,一天天地耗竭,也有了放弃的想法,就打电话让在浙江打工的女儿回来处理后事。
张先生的女儿小张在她父亲发生车祸住院后就回来陪伴了几天,她父亲没有清醒的迹象,那边还有工作,就回去上班了。可她时刻在 下午科里收住了一个脑出血的患者,怀疑脑动脉瘤破裂,由于出血量较大,需要手术治疗。6点的时候,当班的副主任医师周大志就带领一位年轻的医生进了手术室,进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8点,来了一个车祸伤的病人,患者颅脑伤的较重,有重度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内出血,脑疝形成。刘连松主任马上从家里赶来,带领一个医生给患者进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一做就是3个小时。
9点,上两台手术尚未结束,又来了一个车祸伤的患者,伤及了脑部,病情依然严重,同样发生了脑疝,丝毫不能迟疑,副主任医院,又叫来一个年轻医生配合,第3台手术开始了。
上午科里收住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从高处坠落,导致硬膜下血肿。由于血肿不是太大,选择了保守治疗,不曾想晚上突然出血增加,需要紧急手术清除血肿。这时已是零点,副主任医师翟晓雷、医院,经过4个小时的奋战,手术完成时已经接近了黎明。第二天是翟晓雷医师值班,他又要接着查房值班了。
规范护理,一群英姿飒爽的女卫士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话对于卧床不起的病人来说尤其贴切。
神经外科长期卧床的病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规范化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护士长尹婷婷就是一个非常讲规范的人。她虽然只有30岁,干练中蕴含着稳重,管理上强求精细、人性、规范。她曾在ICU工作了6年,对重危病人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她每天早早地到病房,了解每个病人的情况,在早交班会上进行点评,下班前再巡视病房,将特殊的病人交待给夜班的护士,并随时在护理群里交流沟通病人的情况。她尊重老护士,关爱年轻的护士,把护理团队打造成了一个英姿飒爽、充满活力的集体,配合医疗团队,担当起了生命“司令部”的女卫士。
家住十字的张一品去年8月患脑出血,医院手术后再次出血,医院再次做手术后颅内感染,继续治疗了4个多月,依然没有效果,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并遗留下了脑积水。去年12月来到了我院神经外科,当时病人对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带有鼻饲管、气管导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还有明显的肺部感染,家属也不抱有希望,医院熬些日子。
也许是病人在南京住院过久,久病成医的原因,他爱人自以为是,对我院的护理不配合,喂饭、吸痰、翻身……凡事都要自己做。可这样不规范啊!护士长尹婷婷就和她“套近乎”,拉家常,最终感动了她,她哭着给尹婷婷说出了心里话:病人已经花了几十万了,目前这个样子,不会有什么希望,不想再拖累两个儿子,就这样维持一天算一天吧。尹婷婷拉着她的手说:“阿姨,对张叔叔这样长期昏迷卧床伴有肺部感染的病人来说,胃肠营养、吸痰、拍背、人工气管的规范化管理等专业护理与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比如喂饭,如果不当心误入气管,就会加重肺部感染,病人还有糖尿病,食物搭配不好也不利于康复,吸痰也是有技巧的,吸不净的话,痰液集聚在肺部,用再好的抗生素也不好发挥作用。这些护理还是让我们来做吧,我们会尽职尽责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叔叔还是有希望的。”尹婷婷诚挚的话说服了患者的家属,她说:“你是第一个这样关心我的护士长,我听你的。”
给医院营养餐,护士们定时吸痰、拍背、摆体位,又请来康复科给予针灸、电疗、手法、肢体功能锻炼、吞咽功能刺激等康复治疗,病人的情况一天天地好了起来,脑积水大部分吸收了,对刺激有反应了,手能动了,会吞咽了,渐渐清醒了,能说话了,病人的家属感动地流泪了,尹婷婷的眼睛也湿润了。
今年5月份张一品回到了十字的家里康复休养,神经外科护理团队启动了延伸护理,定期去他家里随访,病人能自己吃饭、自主小便了,就给他拔除了胃管、导尿管。9月27日,病人来院拔除了气管导管,能够慢慢地走路了。家人送上了一面锦旗:医德高尚呈大爱,救死扶伤堪楷模。张一品对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说出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要不是你们,我就该过‘头周’了!”
专家名片
刘连松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州医科大学兼职讲师,宿迁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宿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及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年3月至年3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1年,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一项科研成果通过宿迁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擅长重型颅脑损伤及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显微镜下切除脑肿瘤及椎管治疗为地区特色。
文字:杜长明
图片:薛宇坤
责编:张栩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