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专家怎么说到底什么是自发性蛛网膜下

小编说

在急诊,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突发剧烈头痛前来就诊,一做检查,发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这样的结果一出,首诊医生立刻警觉起来,立刻会嘱咐病人尽快住院,安排下一步治疗。这时家属经常想到的问题是:出血多吗?有时当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会感觉特别纳闷,病人平时身体很健康,除了头疼外也没有其他不适,既然出血不多,怎么医生又会告诉我非常严重、十分危险,还得又做造影又做手术的,一下子就懵了。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蛛网膜下腔出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大类。

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5%~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好发年龄在40-60岁(平均≥50岁),也可以发生在童年或老年,女男比例为1.6:1。

“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有哪些症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和脑膜刺激征等。但是,由于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破裂血管的大小、发病次数等不同,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轻者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重者突然昏迷并在短期内死亡。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自发性蛛网膜下出血病因主要是颅内动脉瘤,约占全部病例的85%左右,其他病因包括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DAVF)、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PNSH)、凝血功能障碍、吸食可卡因和垂体卒中等。

怎么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CT是诊断SAH的首选。在SAH发病后12h内,CT的敏感度高达98%-%,24h内逐渐降至93%,6d内降至57%-85%。CT可发现脑池和脑沟内的高密度影,有时脑室也有高密度出血影。但出血10d后或出血量较少时,CT检查可阴性。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有效检查方法,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敏感度为77%-%,但对于动脉瘤直径<3mm的微小动脉瘤,存在一定假阴性的可能。

DSA是明确SAH病因、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大约占20%-25%,1周后再行DSA,约有1%-2%患者发现之前未发现的动脉瘤。

患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怎么进行治疗?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为预防脑血管痉挛、脱水降颅内压、预防癫痫、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手术治疗包括:合并颅内血肿时行血肿清除术、并发脑积水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手术治疗病因降低二次出血风险(如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切除或介入治疗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致死致残率的疾病,随着医学发展和进步,通过各种综合治疗,约70%患者的患者可完全康复,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亚专科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单位,每年收治SAH患者约人,完成开颅和介入治疗手术台,其治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希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帮助,造福人民。

中国科学医院(医院)

脑血管外科团队

作者简介

余舰,博士,中国科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熟练掌握脑血管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感谢作者供稿!

本文版权归医院南区高级卒中中心所有,转载需经医院南区高级卒中中心授权,同意后方可转载。

图文编辑

梅小宝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nzwmcx/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