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脑卒中是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突发疾病,能抢救的时间非常短,如果送医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
16年2月12日时07分,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因病在北京逝世。阎肃家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老人是因脑梗离世。
脑卒中不仅仅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它的发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习惯也息息相关。比如:抽烟、喝酒、喜食肥甘厚腻等都会导致心血管狭窄、血栓等等伤害,逐年累月地增加卒中风险。今天,我们专访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文志教授,请教授为我们科普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脑卒中。王文志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流行病室主任从事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及社区人群防治措施研究近40年。曾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近年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在Circulation、LancetNeurology等杂志发表SCI文章2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卫生部、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副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卒中组织(WSO)会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90%的脑卒中风险归因于10个可控危险因素,您控制了吗?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栓塞等等。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心源性栓子的脱落是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颅内动脉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哪些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呢?1.高血压;2.高血糖;.高血脂,高血脂会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颈部B超可以看到颈部血管是否有狭窄或斑块;4.心脏疾病;5.长期酗酒、抽烟;6.久坐、活动少的人群。此外,某些特殊人群也有脑卒中的风险。比如:偏头痛、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常服用避孕药的人。编辑
服用避孕药为什么也是危险因素呢?
王教授
女性口服避孕药,实际上现在国外大量研究认为也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含有激素比较高的,高龄女性服用避孕药风险就会更大一些。所以建议一些高龄女性尽量少服口服避孕药,或者少服含激素较高的那些口服避孕药。同时要更加注意预防其他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等。避孕药本身就是有害的,所以就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不爱运动有脑卒中风险1.一定要重视高血压,如有高血压,要求是血压控制稳定,不能忽高忽低。2.经常测血糖、测血脂。如果已经是高血糖病人,则要积极治疗控血糖;.如果有动脉狭窄的人,也要积极服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他汀类药物,它不仅是降低血脂,还有一个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速度,吃大量的还可以使这个斑块变小(谨遵医嘱的情况下),就是逆转斑块的作用。4.房颤病人一定要吃抗凝药。明确的房颤吃抗凝药以后,发生中风的几率要比不吃抗凝药要小多了,所以一定要积极控制。5.酒精摄入量每日不要超过25mg(男性)、女性还得减少一半。25mg酒精相当于高度白酒一两、葡萄酒ml、啤酒ml左右。6.每天的身体活动的量要够、要形成规律性的运动。每周要有四次以上的活动,每次活动在40分钟以上。比如说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就是能够使心跳加快一些,能出一些汗,这就够了。我们现在提倡长期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是做每做一个小时左右起来活动两三分钟,这是非常有益的。编辑:
请问教授,那我们平时想查血管狭窄要做些什么检查呢?
王教授:
首先,最简单的就是b超。b超可以查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或者是TCD,tcd叫经颅超声。b超只能查脖子,颈动脉和椎动脉,但是它查不了颅内,颅内就得查Tcd。
如果发现问题以后,下一步就要做CT血管成像或者是核磁血管(MRI),CT血管扫出来的血管显影,用核磁也能显示。但是核磁血管不用打显影剂。最终的一个金标准就是DSA,全脑血管造影。做手术之前或者做接触之前最后一步都要做dsa。
编辑:
我们可以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吗?
王教授:
长期以来呢,中国好多中老年人都在吃阿司匹林。原来阿司匹林作为一个“神药”,中老年人都吃预防脑梗。但是最近几年呢,发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很多的,导致脑出血呀,胃肠出血很多,所以现在这个药的口碑已经在往下走,现在认为70岁以上的人不推荐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管病。脑卒中,三十几岁到70岁之间的没有出血风险的,可以考虑用。
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一定要吃阿司匹林,必要吃的时候可以考虑给氯吡格雷会好一些,叫波立维。
长期吸烟、喝酒就一定会得脑卒中吗?近年来,年轻人因长期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发生脑卒中的事件屡见不鲜。10月19日,广东东莞一24岁男生通宵打游戏后突发卒中、双腿无力,据报道他有7年的吸烟史。那么,长期吸烟、酗酒就一定会脑卒中吗?高血压病人一定会脑卒中?在采访的末尾,王教授提到:
上述讲的都是单个的危险因素,并不能确定一定会得脑卒中。想确定一个人到底有多高的脑卒中风险,要通过一个综合评选量表去测。比如包括血压问题,吃药以后血压水平怎样?比如:有没有房颤、糖尿病、家族史等等,几条加起来,然后综合评估,这样最后就能得出一个人十年风险是多少?
综合评估脑卒中风险更科学一些,而不是依靠单个因素去判断。有些人一辈子喝酒、或者高血压等,最后也没有脑卒中是正常的。END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舒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