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血压日。
关于高血压的危害,真真是挺多的!
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不可逆性损害。
但是亲爱的小伙伴,你知道么?
高血压急症最危险的是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从而引发脑出血!
纳尼?
高血压咋还和脑出血搭上关系了?
这就是事实啊!
急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虽然血压升高与颅内压升高不一定存在必然因果关系,但据文献调查,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高达70~80%。
而且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数天至数周内血压仍可维持在较高水平。
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若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小时内收缩压超过~毫米汞(mmHg),其死亡或致残的风险将增加1倍。
颅腔是个一封闭的空间,主要内容物为脑、脑脊液及循环的血液。
任何内容物的体积增加都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
通俗点说,咱就这么大地儿,恁们仨,都要恪守本分,谁都不能肆意扩张地盘,要不,咱就一块完蛋!
颅内压正常范围为0.7~2.0千帕(kpa),一般情况人体会通过脑脊液等机制调整颅内压。
当颅内压持续超过2.0kpa时称为颅内压增高,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短暂性视物模糊、搏动性耳鸣,甚至昏迷。
脑积水、颅内肿瘤及颅内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等,可引起继发性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吸烟、饮酒
吸烟、饮酒可以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长期吸烟、饮酒可加速动脉硬化进展。
大量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并且影响机体凝血功能,这些都将增加脑出血的可能性。
排除其他因素,酗酒者脑出血的死亡风险是其他人的2倍。
每天吸烟超过1包的小伙伴,即使戒烟,其脑出血风险仍然是非吸烟者的2.3倍。
劳累、情绪波动、熬夜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导致自身调节机制异常,代谢紊乱。
自身患有高血压,但未遵医嘱服药、自行停药或减量,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造成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水肿、出血。
便秘
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或用力咳嗽可以增加胸腔、腹腔压力,同时增加静脉回流阻力,也就是增加静脉压,血压、颅内压也将同时上升。
尤其是老年人,便秘容易使硬化、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
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尤其是使用性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女性患者,颅内压升高与雌激素过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少而产生的脑水肿有关;
肥胖者可能与部分类固醇溶于脂肪组织中不能发挥作用而造成相对性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少有关。
颅内感染
由于炎症渗出和蛛网膜粘连,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内静脉回流障碍
急慢性静脉窦血栓、静脉窦受压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这种情况有血液高凝状态的风险因素。
药物性颅内压增高
长期服用维生素A、四环素及环孢素类药物,因人而异,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血压升高是一定要降的,脑出血需要根据情况适当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
但脑出血急性期快速降压,会导致血肿周围交界区脑血液流量下降、灌注不足而继发缺血性损伤,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如因cushing反应或中枢性原因引起的异常血压升高,则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宜单纯盲目降压。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更新指南推荐,对于收缩压在~mmHg的住院患者,在没有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情况下,快速降压至mmHg是安全的(证据级别IA);
年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目标血压为/90mmHg。
颅内高压的药物治疗静脉降压药包括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
常用口服降压药包括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等。
相应的镇静剂、镇痛剂可以减少因疼痛或躁动引起的颅内压升高。
当患者具有颅内压增高等临床或影像学表现,和/或实测颅内压20mmHg,可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1~3克/千克体重/天)、甘油果糖、高渗盐水、白蛋白、利尿剂等。
对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CCB类降压药尼莫地平。
医院主任药师张士红供稿。
版权声明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动动小手转发,让更多人受益是药娃愿意看到滴!
如需转载,呼叫药娃那是必须滴!
--!
关于商务及广告合作,呼叫药娃也是可以滴!
--!
投稿快到“碗里”来!
yhlw_cm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