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脑动脉瘤但未破裂的情况下,
需不需要手术?
“ 未破裂脑动脉瘤多指未发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多因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或颅神经症状(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而行CTA或MRA检查时发现。 可能这些人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但没想到颅内竟长有动脉瘤。医生一定会告知这种疾病的危险性,脑动脉瘤象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严重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这也导致了患者们的一大疑惑:发现脑动脉瘤但未破裂的情况下,需不需要手术治疗?既然脑动脉瘤破裂有这么大的风险,那就治疗吧;但手术治疗也存在风险,有些患者还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不治疗是否更安全些?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发现趋势是什么?
从流行病上看,颅内动脉瘤发生率非常高,但这类病人是否需要处理,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一个重要的参考是它的自然史。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自然转归直接决定了患者对疾病的接受与治疗方向,其自然转归可有三种结局:萎缩或自愈、稳定、增大和破裂。
1萎缩或自愈:有偶发报道,但发生率很低;2稳定:这种结果最多,这是大部分的走向。动脉瘤从形态与大小上看均无明显变化,对这一类动脉瘤可继续观察;3破裂:而脑动脉瘤最大的风险来自其是否破裂,动脉瘤破裂直接导致脑出血,以及一连串并发情况,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破裂风险是大家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使临床医生很纠结,每年开学术会的时候也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达成部分共识,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手术干预:①曾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
②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
③直径大于7mm的动脉瘤;
④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
⑤有症状的动脉瘤;
⑥后循环动脉瘤;
⑦年轻患者;
⑧心理压力巨大的患者。
单从动脉瘤大小来说,大于7mm的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较大,是要及时治疗的,可临床发现比这小的动脉瘤也存在破裂的风险,将这个标准降至5mm,5mm的动脉瘤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与绿豆的大小差不多。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更小的颅内动脉瘤会破裂,很多直径在2mm左右微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并不少见,有的出血量还很大,病情相当危重。而且这么小的动脉瘤介入与手术治疗的难度都相对大些。
因此,也不能完全以动脉瘤的大小去判断,还要看动脉瘤的形态及部位,如果动脉瘤形态好、位置处于非血流冲击面的小动脉瘤可以进一步动态观察。如果动脉瘤形态不好,如动脉瘤呈分叶状,或者瘤体上有小的突起,或者位于血流冲击特别大的部位等,就有必要考虑行介入或者手术治疗。
对于考虑保守治疗的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要明确它的发病机制或动脉瘤增大机制,高血压是重要因子之一,对于高血压病人应当控制好血压。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当防治本病,注意调整血糖、血脂等,保护好血管,戒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另一个就是要注意随访观察,在近期采用CTA或MRA密切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如稳定则可将随访时间逐渐由每半年转至每1、2年等。
保守治疗患者应注意颅内动脉瘤的破裂诱因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有时很偶然,但归结起来大多有以下原因:
1血压因素:如果血压波动明显,则加大破裂几率。一旦破裂,后果严重;2颅内压增高因素:大便不通可导致腹压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比如我们说的“不要让病人死在马桶盖上”,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3紧张、过分激烈的运动均可诱发;4脑血管硬化:烟、酒、高脂、高热、高蛋白食物均可导致本病,并诱发病情发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重要的预防办法。
未破裂脑动脉瘤的这些破裂诱因,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这些因素在生活中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重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