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头痛5年却不知蛛网膜囊肿为祸

刘先生,28岁,从5年前就开始头痛,头痛发作为间断性头痛,并有头晕感,头晕时刘先生自觉全身乏力、不能行走,曾多次前往西安就医,均按偏头痛行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先生的症状也一日日加重,近一年来,严重影响刘先生的工作及生活。在朋友的建议下,刘先生于一个月前来到宝鸡三陆脑科一病区就诊。

入院行常规体检、头颅MR、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张荣军主任结合刘先生的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诊断刘先生为:左侧额部蛛网膜囊肿(大小约4cm×3cm×2cm)。需进行“蛛网膜囊肿切除术、脑池沟通术”。术中见硬膜下囊性病变,剪开囊壁,见囊液清亮,在显微镜下逐步切除囊壁,并剪开蛛网膜约3mm大小,使蛛网膜下腔与囊肿腔相通。手术后随访至今,刘先生未再出现过头痛及全身乏力等症状。

术前

术后

张荣军主任称,蛛网膜囊肿,属于先天性良性脑囊肿病变,是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囊壁多为蛛网膜、神经胶质及软脑膜,囊内有脑脊液样囊液。囊肿位于脑表面、脑裂及脑池部,不累及脑实质。多为单发,少数多发。本病多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发育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外伤性及感染后)两大类。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者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按部位不同可分为颅内型及脊髓型两类。颅内型多位于脑表的相关脑池。脊髓型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或神经鞘膜,引起相关神经根性症状、体征。

张荣军主任说,对蛛网膜囊肿患者是否手术及手术方法意见尚不统一。一般对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否则,随着病变的逐渐扩大,不仅可导致颅高压危象发生,而且因小脑及第八对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本例患者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且有颅神经受压表现,长期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提示手术治疗效果好,适应症掌握好。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白癜风初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iuer.com/llxzwmy/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