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瞳孔测量法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

研究者认为,孤立性超声提示血管痉挛似乎与NPi变化无关,因为后者可能反映缺血性神经损伤,而NPi的变化与DCI的出现密切相关,这可能是临床恶化的早期预兆。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出现脑血管痉挛是引起迟发性脑梗塞(DCI)重要的发病原因。目前,大多数医疗中心通过使用经颅多普勒进行血管痉挛检测,但该项检查对DCI的敏感度较差。瞳孔对光反射的自动测量法已逐渐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是评估瞳孔反应性的可靠方法,如在缺血性损伤或脑疝形成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数小时,神经瞳孔指数(NPi)可出现明显下降。

近期,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Aoun教授等在JournalofNeurosurgery杂志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DCI和超声提示血管痉挛以及DCI和NPi读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自动瞳孔测量在SAH中的作用,是否能作为TCD的潜在辅助检测手段。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11月至年6月期间因诊断为动脉瘤性SAH而入住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资料。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动态红外瞳孔测量仪进行NPi测量。NPi值范围为3至5视为正常,范围为0至2.9视为异常。血管痉挛定义为超声检测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大cm/s同时经颅多普勒检测两侧Lindegaard比值大于3。大多数患者每天有多个NPi读数,研究者保留最低值进行了分析。

图1.患者的纳入筛选流程图

最终共纳入56例患者,研究者对对每日测量的TCD和NPi数据进行配对观察(图1)。

研究结果

NPi值与超声提示血管痉挛之间无统计学关联。DCI与超声提示血管痉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1),DCI与NPi异常降低之间也显著关联(表2)。12例患者出现DCI,其中7例显示其NPi降低至异常范围,该变化发生在明显临床症状出现前8小时以上。经抗血管痉挛治疗后,所有患者的NPi均恢复正常。

表1

表2

研究结论

研究者认为,孤立性超声提示血管痉挛似乎与NPi变化无关,因为后者可能反映缺血性神经损伤,而NPi的变化与DCI的出现密切相关,这可能是临床恶化的早期预兆。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陈成伟医师

医院

审校

李聪慧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妊娠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策略及预后

WFNSⅠ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后新生动脉瘤形成的自然史:10年随访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iuer.com/llxzwmy/3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