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儿颅脑相关疾病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及其特点
1)X线平片检查:常规采用正位(前后/后前)及侧位照片,必要时加照特殊位置如颅底位、枕骨位,视神经孔位、切线位等,观察颅大小、外形、颅骨改变、蝶鞍形态、生理及病理性钙化斑以及颅内压增高症,凡疑颅内病变者均需按不同病情选用其他方法,如CT或MR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因此目前技术条件下,头颅X线平片仅为一种初步筛查手段。
2)CT检查:CT常用于小儿脑瘤、缺氧性脑病、炎症、脑积水、先天畸形、脑血管性疾病、颅内出血、颅脑外伤、内分泌脑病的诊断,为相对安全、无创性检查。
但许多小儿不合作,检查时容易哭闹,可采取使用镇静剂如水化氯醛或地西泮灌肠、苯海拉明或水合氯醛口服等方式。
CT平扫能清晰显示各脑叶的灰质和白质,脑沟和脑回,脑室和脑池及脑内的神经核团,同时还能对颅骨的结构和完整性进行判断。早产儿和足月儿之脑实质密度较正常低,尤其前额、脑室周围及枕角区之CT低密度区持续较久(生后2-3周)。脑干、小脑、丘脑及基底节部分相对较高。
据国内研究l岁以下小儿脑外间隙主要为蛛网膜下腔稍宽,有时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部分病例于CT或MRI均可见脑外间隙分层现象,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下间隙同时增宽所致。
CT上硬膜下积液其间隙呈较薄但CT值大于脑脊液液。另外,硬膜下积液在CT上多表现为梭形、半月形,边缘较外部性脑积水光滑、少沟回影,且常以单侧为著。
外部性脑积水
硬膜下积液
新生儿血细胞比容较高,可使静脉窦密度明显增高,易误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外伤、癫痫、高热惊厥、头痛头晕、急性脑梗死、脑积水随访病例一般使用CT平扫检查,无需CT增强检查,而对肿瘤、感染、血管畸形、先天脑发育畸形等病例,CT平扫后需做增强CT扫描,以了解病灶的血供,增加正常和病变组织间的密度对比,区别病变的性质(如囊、实性和血管病变)。CT对于急性出血、钙化、骨质病变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CT图像后颅窝伪影多,使对脑干、小脑病变的显示不甚满意。
3)MR检查:磁共振成像没有X线的辐射,比较安全。较CT有更良好的组织密度分辨率,脑内结构如灰白质病变的显示较CT敏感能观察小儿脑髓鞘化进程,因而能正确判断脑发育迟缓、白质形成障碍或脱髓鞘异常。MRI能直接多轴向成像,在不移动患儿的情况下行横轴位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使病变显示更全面、定位更确切。因MRI不产生骨性伪影,对颅后窝、枕颈连接部、脑干、小脑的病变较之其他影像学方法明显优越。对垂体和海马的观察尤为重要。脑血管病变则无需对比剂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即可诊断或筛查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先天性动静脉瘘,血管狭窄、阻塞疾病、脑肿瘤术前判读肿瘤供血及肿瘤与邻近组织关系。MR的缺点为病理性钙斑大多情况下不产生信号易丢失。
近年来,MRl新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日益成熟:fMRI、DTI、MRS、SWI、DWI、PWI等新技术不仅用于基础科研,也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精神性、神经性等疾病,而且已经能够更为敏感地发现在常规MRI中无法显示的异常,如对儿童脑瘫、癫痫、孤独症的脑部病变区的显示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在保留解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供脑功能信息。应用于小儿的有:④弥散加权像,适用于小儿急性偏瘫、烟雾病、急性脑血管病变的检查;②灌注成像,系毛细血管水平微循环的血流成像;③磁共振波谱(MRspectroscopicimaging,MRS)。
小儿头颅MRI的特点表现在脑生长尤其是髓鞘化进程和脑外间隙的改变。生后第一年内主要由于脑灰白质含水量的变化,此期间白质内水分的丢失较灰质快。1年之后髓鞘形成的进程更多地影响脑的MR形态。小儿脑各部位的髓鞘化随月龄进展,为此熟悉不同月龄阶段正常脑髓鞘化进程对评估脑发育非常重要。
出生时胼胝体,呈均匀一致的薄带状,信号较半卵圆中心稍高(T.加权时),6-8个月时达成人形态,髓鞘成熟在T,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小儿垂体信号与成人不同,后叶信号较前叶强。新生儿期因整个垂体信号较强,故两者差别不大。冠状切面中,垂体上缘平坦或凹陷,女孩月经期后其上缘可微隆起,上下径可达1.0cm,一般不超过7mm。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板和胼胝体压部之间,呈中等信号。
MRA是一种非损伤性的脑血管造影方法,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已经取代常规血管造影及DSA检查。MRA不仅可同时显示全部脑内血管,当采用不同扫描技术时还可使血管在不同时相上分别显影。如动脉、静脉和静脉窦,且于荧屏下各向旋转展示不同血管支。MRA对脑血管病,对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分支部狭窄或闭塞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有时较实际情况有夸大,值得注意。
本平台精彩文章导读(点击即可阅读):
史上最全!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鉴别诊断{图文}
让儿科医生心痛的心源性腹痛
手足口病诊治之三:图文精讲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诊治之二: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儿科临床雾化吸入常用药物的使用
NICE儿童发热: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评估与初步诊疗指南(全文解读3)
小儿皮肤发绀
AHA最新小儿心肺复苏指南-PBLS部分(附:我国原卫生部心肺复苏最新操作标准)
NICE儿童发热: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评估与初步诊疗指南(全文解读2)
到底还要不要物理降温?(修改稿)
手足口病诊治之一(附: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
去大脑强直与去皮层强直的区别
小儿神经系统运动调节中枢
张德生:社会转型时期的儿科医生如何工作?
小儿常用退热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原创)放下黑丝带,我们再次踏上前进的征程---儿科雾化全知道儿科常见临床急性的中毒的表现及主要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流程图住院患儿不同病原体肺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指南(草案)G6PD缺乏症患者用药安全及健康卡儿科常用口服药服用时间大汇总小儿急性心力衰竭诊治要点魏则西和陈仲伟,你知道谁?人民日报难得的好社论: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小儿12对颅神经病变定位(1)(绝对收藏)NICE儿童发热: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评估与初步诊疗指南(全文解读1)小儿皮疹的分类及临床常见近20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诊疗指南:美国儿科学会“儿科医生被逼下跪”事件之我见(原创)教你全面了解PPD试验儿科临床工作难点、重点集锦(3)儿科临床工作难点、重点集锦(2)小儿危重症的临床判断与评估(下)儿科临床工作难点、重点集锦(1)小儿危重症的临床判断与评估(中)小儿危重症的临床判断与评估(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