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麻醉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85339.html
老年病人的麻醉

人体于30--40岁以后各器官组织开始不可避免的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下降,但健康人在60-70岁以后其重要器官功能才开始出现显著降低。目前以年龄超过65岁定义为老年。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一).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

1.心血管系统:⑴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增厚,硬化程度增加,收缩压、脉压增加。静脉管壁弹性减弱,使血液淤积。⑵心脏:心肌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退行性变。左心室心肌逐渐肥厚,左室顺应性下降,左房容积继续增加。人近60岁时窦房结起搏细胞开始减少,心脏传导系统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加,是慢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老年人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效率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显著多于年轻人,但靶器官对儿茶酚胺反应降低,故在运动时心率无明显的增加,心肌最大收缩力降低。⑶心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多见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2.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特别是呼吸储备和气体交换功能下降。⑴.通气调节的改变:老年人在睡眠中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老年人对二氧化碳和低氧的通气反应均降低,表现为潮气量增加不足,而通气频率仍维持原先水平,易造成低氧血症,引起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是心衰。⑵胸廓、气道及肺实质:随着年龄的增加,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小气道阻力增加和闭合气量增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老年人余气量增加,肺活量减少,手术麻醉中易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

(二)神经系统

老年病人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和功能下降可发生于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植物神经系统。老年人皮肤痛觉降低,阿片受体大量减少是痛觉降低的原因之一,脑内许多阿片受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此与老年人对吗啡或其他麻醉性镇痛药敏感性增高及所需强效吸入麻醉药的MAC下降有关。对肌松药的敏感性一般并无明显改变。

(三)消化系统和肝脏

老年人肝体积缩小主要是功能性组织减少,肝血流减少及肝药酶活性降低,可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

(四)泌尿系统功能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老年人肾脏体积和功能均逐渐下降,主要是肾小球数目减少。老年人维持睡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易发生代偿改变。依赖肾脏排泄的药物消除减慢、半衰期和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应适当调整和准确掌握用量。

(五)脊椎

1.椎间间隙: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变得越来越干燥,胶原纤维增多和弹性蛋白减少使椎间盘硬度增加,不易发生变形。由于椎间盘厚度的减少使黄韧带钙化会导致椎管麻醉时穿刺困难。同时,椎骨的骨密度下降,椎板通过微裂隙逐渐弓入椎体,形成了向腹侧和内侧的凹陷。由于生化和结构的改变,使椎间关节活动度下降,导致穿刺时体位摆放困难。

2.硬外间隙:随着年龄的增长,硬外间隙的解剖结构也发生改变。围绕于椎间孔的结缔组织变硬变密,导致椎间孔变窄。硬外间隙的脂肪组织退变,顺应性升高、阻力下降。以上这些变化会导致椎管狭窄,使得硬膜外导管难以置入。此外,由于椎间孔被阻塞,使得药物的纵向扩散增加,使老年人阻滞平面容易扩大。

3.蛛网膜下隙: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脊液容量减少、比重增加,包绕于脊神经根的硬膜变薄,对局麻药的通透性增加。

二.老年人药理学改变

(一)药代动力学

1.吸收:由于绝大多数口服药物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因此衰老通常不会改变药物的消化吸收。

2.分布:年龄的增长可能改变药物,尤其是脂溶性药物的分布。脂溶性药物(如安定、力月西等)稳态分布容积显著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消除延迟。相反,脂溶性差的药物(如吗啡)分布容积小,在老年群体中血浆浓度下降更快。通常所谓老年患者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增高”的原因于药物的初次分布容积或初次分布清除率降低(依托米脂、异丙酚等)有关。同等剂量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会引起血浆药物浓度显著增加,药理学效应更强。

3.消除:成人肝脏的体积和血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和减少。这些改变直接导致高解离度麻醉药物(依托米脂、氯.胺.酮、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纳洛酮、利多卡因)的清除率降低。

(二)药效动力学

几乎所有麻醉药物的作用靶点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其对麻醉药的作用。总结,衰老会改变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这些改变随药物种类不同而变化,同时衰老增加患者个体间差异。因此应选择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的药物,以便滴定药物达到所需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老年人麻醉中给药方案应更多的依据患者的年龄而非体重,同时,使用药物的方法有时比选择药物更重要。

(三)老年人与局麻药

老年人对局麻药的作用非常敏感,原因是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的综合作用。

1.硬膜外用量分段剂量需求(SDR)是指经过硬膜外给药达到单一脊髓节段被阻滞的局麻药用量。有研究者证实18到80岁之间的SDR呈线性下降,80岁后个体差异加大。局麻药药量于年龄的关系虽然不能用公式描叙,但老年人硬外用量应该减少。由于老年人对局麻药的敏感性增加,减少用量不会影响阻滞效果。

2.蛛网膜下隙阻滞用药量局麻药在蛛网膜下隙的扩散取决于药物的比重,重比重布比卡因镇痛效果和持续时间增加,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等比重或不含葡萄糖的布比卡因对老年人可缩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但镇痛效果改善没有临床意义。

3.外周神经阻滞药量老年人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和直径变细,神经传导减慢,阳离子受体位点增加以及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导致对局麻药敏感性增加,需要减少局麻药用量。比较了老年人于年轻人应用罗派卡因臂丛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发现,老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可见老年人行神经阻滞可减少药物用量,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确切的用量。

三。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输血输液

老年人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减退。动脉弹性降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使血压升高、脉压增宽、舒张压下降。心室顺应性下降,使老年病人的循环稳定更多的依赖于容量,也更难于耐受容量过负荷。老年人的心功能下降,最大心排血量中年以后每年下降1%,应激时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不能相应的增加。这些改变使得老年人围术期的输血和输液有许多需要特殊注意问题。

(一)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必须对老年病人的全身状况和重要器官功能进行检查,通过了解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评估其生理和病理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注意发现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询问病史应注意进食和饮水情况,注意有无呕吐、腹泻、发热、出汗及排尿情况。

(二)确定是否对老年病人紧急输液

老年人对出血和休克的耐受力不如年轻人,容量不足需要及时补充;但是由于心、脑、肾血管硬化已经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存,快速大量输血输液又会导致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注意,同时使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较为重要,有条件可以使用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契压。应根据体重变化,每小时的尿量、尿比重、血压、中心静脉压、酸碱和电解质情况综合评估容量状态,调整所需液体量和速度。

(三)术前液体治疗策略

如果术前就存在低血容量,围术期将很难维持循环的稳定。硬膜外麻醉、腰麻等均导致相应的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相对性血管容量扩张。严重脱水、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和利尿药的病人麻醉后,更容易导致血压严重下降。麻醉前应输注足量液体扩容,有时还需要辅助应用血管收缩药,如麻黄碱、笨肾上腺素等以克服交感神经阻滞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一般在麻醉前或是诱导的同时就必须静滴5-7ml/kg的平衡盐液来实施补充性扩容,以弥补麻醉造成的相对容量不足。

(四)术中液体治疗策略

术中补液应该包括患者的每小时生理需要量、禁食禁水造成的缺失量(术前未补足的部分)、出血量以及其他方式的丢失量。一般禁食禁水造成的缺失量的1/2需要在术前及手术第一小时之内输完,余量在后续2-3小时内补完。老年人的最适红细胞压积需要个体化判断,最重要的是保证合适的氧供。虽然一般情况下27%以上都可以接受,但很多情况下如感染性休克或并发重要器官并发症,30%以上较为安全。老年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储备你能力提高心输出量和组织氧摄取能力,所以红细胞压积低于30%要非常小心。心功能差的老年人无法耐受血色素降低后代偿性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Roy推荐10g/dL作为老年外科病人可以接受的最低血色素。有时为了避免容量过多,可以同时给于利尿剂。推荐使用成分输血,有针对性地补充血液成分的丢失。手术过程中,除失血外,还会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丢失体液:

(1)术中无知觉失水,开腹及开胸手术时明显增多,在小型腹部手术可达-ml.

(2)除明显失血外,手术野常有一些血清样液体丧失,在一般中等胸腔手术可达-ml,其电解质组成于ECF相似,蛋白含量是血浆的30-%,适宜用平衡盐液来补充。

(3)第三间隙丢失,主要由于组织水肿或跨细胞液体转移所致,功能上这部分液体不能被动员参与维持血容量。第三间隙液的组成于ECF相似,适合用平衡盐液来补充。再分布量多少的补充与手术部位和方式有关。较小手术,如腹腔镜下手术、一些整形手术和扁桃体摘除术,每小时约需2-3ml/kg,创面暴露较大的手术如肠梗阻肠切术、全子宫切除术,则需7-10ml/kg。肠壁水肿用胶体液治疗比用晶体液治疗效果要好,因为胶体进入损伤组织的速度虽比进入正常组织时要快,但比电解质慢得多。

(4)麻醉影响:全麻机械通气时吸入气体如果不经湿化处理,从呼吸道丧失的水分增加。椎管内麻醉可导致相应的交感神经阻滞,引起相对性血管容量扩张。

老年人的液体输注应该缓慢和小心,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于小量冲击量液体,评估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契压的变化,分别根据容量冲击后压力的轻微、中等或是剧烈的变化,来决定继续重复冲击或是观察或是停止。Barry研究发现,麻醉诱导前围术期液体均补足的患者,与那些液体不足的患者相比,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这些指标均较好。围术期除了监测容量,还要使氧供和电解质尽可能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需要,采用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和氧供。某些情况下,使氧供稍微高于正常对老年人可能是有益的。

鸡年医学与生活频道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jfxnzwm/6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