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urology杂志发表医院彭斌教授团队报道的表现为慢性脑膜炎的患者。通过这例患者的诊治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慢性脑膜炎的鉴别和诊断思路。
第一部分:病史
18岁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头痛3周急诊就诊。患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以顶叶为中心的头痛,每天发作1~2次,每次发作持续1小时左右。头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和间断喷射性呕吐,无其他伴随症状。在达到急诊室之前,患者有过一次数分钟的强直阵挛发作。
体格检查显示双侧视盘边界模糊,颈部强直,无其他异常体征。头颅平扫CT检查显示无异常。
思考:
1.根据患者目前症状,病灶应定位何处?
2.可考虑哪些鉴别诊断?
第二部分:定位及鉴别诊断
患者出现的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可由颅高压来解释,颈部强直提示脑膜受累,癫痫发作提示皮层受累。这些症状共同的受累部位是脑膜部位。
患者的症状持续超过3周,提示为慢性病程。慢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较为广泛(见下表)。
表1.慢性脑膜炎的潜在病因
对于慢性脑膜炎患者,需要详细询问居住地和旅游情况,评估免疫功能以及用药情况。血清学、影像学、腰穿、脑膜活检等检查可有助于帮助诊断。
对本例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
全身CT扫描未发现异常。
MRI显示大脑、小脑和脑干部位广泛性脑膜强化。
腰穿结果:压力mmH2O,脑脊液黄变。白细胞计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为1mg/dL,糖为1mmol/L,氯化物为mmol/L。
抗酸染色、真菌培养阴性,肿瘤细胞学检查无异常。
思考:
本例患者有哪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第三部分:病情变化
基于本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的结果,将鉴别诊断的范围限制在结核、真菌感染、结节病等几个病因方面。考虑患者居住地结核发病率较高,给予经验性抗结核治疗,并给予甘露醇降颅压,左乙拉西坦控制癫痫。
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恶化,视力逐渐下降。复查头颅MRI显示脑室扩大(图1A)。为控制颅内压,给予脑室分流术治疗。使用强的松缓解脑膜粘连。
考虑到患者对抗结核治疗反应,加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改善出院,继续使用抗结核药物和泼尼松治疗。第5个月患者随访显示,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出现轻度肌肉萎缩,肌力4+级。
患者发病7月时由于进行性肌力下降而重新入院,四肢肌力0级,反射消失,双侧巴氏征阳性。T4以下针刺觉和振动觉消失,颈强直仍然存在。
思考:
1.患者症状恶化如何影响患者的鉴别诊断?
2.给予什么治疗可有助于帮助明确诊断?
第四部分:最终诊断
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推测病灶已累及脊髓。对患者行增强脊髓MRI,显示弥漫性软脊膜增厚,覆盖整个延髓至马尾的脊髓部分(图1B~D)。胸髓下段轻微肿胀,且T1和T2信号异常。
再次行腰穿检查显示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葡萄糖水平下降。基于患者前期治疗反应不佳以及广泛的CNS受累,考虑患者为脑膜癌病。对下胸段软脊膜进行活检显示为原发性弥漫性软脑膜神经胶质瘤病,WHO分级为II~III级。
建议患者化疗,但患者拒绝治疗后出院。
图1(A)T1像显示弥漫性软脑膜强化伴有脑室扩大;(B-D)T1像显示弥漫性软脊膜强化伴增厚,胸部下段脊髓肿胀
第五部分:病例讨论
原发性弥漫性软脑膜神经胶质瘤病(PDLG),是以软脑膜弥漫性神经胶质细胞浸润为特点,主要累及成年男性患者,多为星型胶质细胞来源。
其症状与慢性脑膜炎或多发性神经根病的症状很类似,通常患者早期即出现颅内压增高,视力丧失以及其他颅神经受累的症状,可能会伴有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包括弥漫性软脑膜、脊髓受累伴有强化,脑室扩大等。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十分重要,但是PDLG患者的脑脊液中很少能检测到肿瘤细胞。一篇有关PDLG的综述纳入了45例这样的患者,但仅有5例细胞学检查为阳性。其他特征还包括脑脊液黄变以及蛋白水平增高等。
PDLG的主要鉴别诊断是结核性脑膜炎,通常需要抗酸染色和细菌培养来证实诊断。PDLG的诊断是具有挑战性的。本例患者从发病到最终确诊时间33周。通常需要通过活检或尸检来确诊。患者的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仅4~5个月。
推荐阅读:
这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脉瘤无关!
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如何鉴别,几幅图让你一目了然
一表读懂
舞蹈症的鉴别诊断
编辑
陈珂楠
责任编辑
干舒蕾题图
Shuttrstock
投稿及合作
shnjingshi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