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孩子玩游戏跳楼游戏转移现象到底有多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37.html

3月22日,一对普通夫妇像往常一样在离家几十米远的摊位卖米线。下午两点多,一个亲戚突然喊他们快点回去,说俩孩子跳楼昏迷了!

医院急救。儿子脑部出血、脑水肿、右眼视网膜震荡视神经受损、鼻骨骨折、肺部挫伤、肋骨骨折、双腿骨折、跟骨骨折,现在还处于危险期;女儿双侧骨股骨折、骨盆骨折、下颌骨骨折、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已经恢复意识。

女儿醒来后对妈妈说,哥哥告诉她游戏中从楼上跳下不会摔伤,便拉着她来到四层楼顶,牵手一起跳下。九岁的晶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自己感觉(不会死),我和哥哥玩游戏,玩了六七天了。”3月22日,玩完游戏后的两兄妹装备升级后,在游戏里获得了新技能,可以飞,即便从高处跃下也毫发无损,所以,孩子们想实践一下这些特技。

在这个并不富有的小家庭里,兄妹俩的的奖状贴满了整整一墙,老师也说两孩子的成绩几乎很少离开前五名。这本来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家庭,随着孩子们的这一跳,希望也被摔成了碎片!

11岁和9岁,本来是花样的年纪,又是学校的优秀生。为什么会这么傻乎乎地牵手跳楼?

很多文章都把矛头指向了家庭教育,认为是家长管教出了问题。比如说,没有给孩子做好死亡教育,没有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只是一味禁止,导致孩子反而更加沉迷。这些说法应该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并非全部。

有时间来写家庭教育类文章的家长,大部分应该都是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有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好好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成长。可是这对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了米线摊上了。

我们偶尔花三五块钱在街边吃一碗面,可能从来没有抬头去看看老板和老板娘,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生活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他们的腰因为常年招呼客人已经直不起来了,他们的脸上的皱纹早就数不清了,一双手大概也是皱巴巴的。这样一对夫妻,能够把两个孩子养大,而且学习成绩优秀,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并不比你我少!

他们已经在尽全力养家糊口,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怎么样更好地教育孩子。当他们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谁又能忍心对他们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来呢?

事实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家长,平时为了生活奔波劳累,没有时间精力去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去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去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虽然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好的家长,但是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面对这样一位家长,过多的指责只会让他们产生愧疚感,却无法帮助他们改变现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道家长只要做好了就死亡教育,陪孩子一起打游戏就万事大吉了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知乎网友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父亲很喜欢《海贼王》,并且经常跟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这部动漫,他的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习到动漫中传达的勇气、拼搏的力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孩子从海贼王里学到的却是路飞的一句“我要把你揍飞”。这个10岁的孩子真的以为现实中拳头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他成了同龄人之中的恶霸,甚至拿铅笔戳瞎了一个同学的一只眼睛,那位父亲赔得快倾家荡产。

不管是动漫还是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的精神粮食。和食物一样,这些精神粮食会被我们消化吸收,变成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有毒的食物甚至有可能让我们生病。在给孩子提供精神粮食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同样需要检查一下这些精神粮食是否有毒?是否有益健康呢?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探讨,电子游戏会对我们尤其是孩子的精神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事实上,电子游戏会对我们的大脑产生非常很多方面的影响,今天我们就集中来说说游戏转移现象(也叫游戏迁移现象,简称游迁,GameTransferPhenomena,GTP)。

在一书里,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基尔比博士这样写道:

最近对名游戏玩家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现象,即游戏转移现象。玩家过于沉浸在游戏中,在停止游戏以后,他们会把游戏中的经验转移到现实世界中。研究中所有15至21岁的玩家,都出现饿了不同程度的GTP,包括脑子里总是想着游戏停不下来;期待游戏中的情景在真实生活中出现;把游戏中出现的事情和真实生活中的事情混淆起来。玩家年龄越小,玩游戏时间越长,GTP就越严重。

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电脑就迷上了一个很简单的游戏,叫做挖地雷。相信很多朋友都玩过。那段时间玩上瘾了,每次宝贵的电脑操作课不好好学光顾着挖地雷。结果那段时间我走在路上,都会觉得地上布满了小方格。其实这就是一种游迁。

在科学论文“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类型、表现及作用机制”里,位于武汉的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者们指出,视频游戏迁移是游戏过程停止后,个体基于视频游戏的内容,在生活情境下产生的,有意识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受游戏内容影响的即时或延时的心理和行为体验,这种体验既包括积极的体验也包括消极的体验。

通俗一点儿来说,就是:玩游戏玩的太投入,我们的大脑开始把游戏元素和真实生活混在一起了!

拿我自己的挖地雷游迁现象来说。当的大脑在接收到马路的信息时,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地雷方阵的信息混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大脑在进行一种无意识的(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意识的)信息处理。就好像我们睡着了以后,大脑会把很多记忆碎片进行随机组合,结果就成了我们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梦。不同的是,在发生游戏转移现象的时候,我们往往是醒着的,而且大脑会把游戏碎片和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对游迁现象最初的研究记载始于年,有一位女性出现了幻听,游戏的声音始终不停地在她的脑子里盘旋,消除不掉。后续的研究发现除了幻听之外,还有人因为游戏出现了幻视和幻触的现象。有一位喜欢玩游戏的老师甚至在笔掉了之后,立刻去点击一个按钮,以为那支笔会像在游戏中一样自己飞回来。

安吉莉卡博士在写到:在研究了多游戏者之后,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玩家都曾经出现过以下这些现象:在真实生活中看到游戏中的场景,听到了游戏中的音乐、声音,出现了一些和游戏有关的触觉,甚至会出现肢体不自觉的行动,产生不真实的感觉,思维失去逻辑性,甚至不由自主爆粗口。

游戏本身没有错,但是我们的大脑存在这样的一个漏洞,很容易受到游戏的影响,尤其是在大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孩子,他们更加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17岁的查理说,“当我特别投入玩魔兽世界时,我的肾上腺素飙升,就会看到(真实生活中)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个健康值条码(healthbar)。”

查理的感受虽然奇怪但总算没有影响自己的健康。

在GlowKids这本书里,全球著名的成瘾研究专家,卡达拉斯博士记载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丹坐在他的面前,显出非常恐惧和困惑的神态,失魂落魄,一言不发。丹已经连续好长时间熬夜打游戏了。他不吃不喝不眠,连上厕所都用一个小壶就在自己的卧室解决。对于像丹这样的玩家来说,甚至穿着尿片打游戏的比比皆是。

卡达拉斯用心理学的办法唤醒了丹。丹终于开始说话并且放声大哭,“我们在哪儿?”“我感觉太奇怪了,好像根本不在自己的身体里。”“我害怕!我这是疯了吗?”

丹已经因为过于沉迷于游戏,而产生了“失真感”和“人格解体”,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

游戏转移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丹的心理健康。

然而对于这两个跳楼的孩子来说,游戏转移差一点就成为了凶手。

两个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一种新的技能,可以飞,从高处跳下也没事儿。当孩子过于沉迷其中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游戏中的技能和真实生活混淆在一起。在这样一种错误信息的引导下,他们真的走到了楼顶,并且跳了下去。

杭州也曾经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一名13岁的学生被父亲说了几句“少玩王者荣耀”,就突然从家冲到了天台上,跳了下去,结果双腿严重骨折。孩子落地以后十分痛苦,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不会飞啊?要知道这么高我就不跳了。”

“怎么不会飞啊?”活了13年的孩子居然会发出这样幼稚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家长没有教过他注意安全,不能从太高的地方跳下来吗?即使家长没有教过,一个13岁的少年也应该早就有了这个常识吧。他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自己不能飞。只是在玩了太多的游戏之后,大脑已经产生了游戏转移现象,不由自主地把游戏中获得的信息和真实生活混淆起来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总是在重复发生着。年,江苏南通海门的一名13岁少年小徐从舅舅家的四楼坠楼身亡。根据警方的记录显示,十一点四十六分孩子在玩“吃鸡”游戏,十二点多钟跳楼。这位孩子家境优越,父母的陪伴虽然少了一点儿,但是平时对孩子特别尊重,很温和,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冲突。他们唯一没有做好的事情,大概就是没有科学地去限制孩子的屏幕时间,尤其是睡觉前的屏幕时间没有管好。

研究已经表明,游戏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强度越大,游戏转移现象就会越明显!过度的视频游戏会导致一系列的感知觉变化,导致个体很难完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转移。而且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夜间。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熬夜打游戏,他就会有极大的概率出现游戏转移现象,就会很容易分不清虚幻和真实。

所有的家长请记住:如果您希望对孩子负责任,就必须要确保孩子在睡觉前不能玩游戏!

刚才我们说了游迁严重的时候会伤害我们的健康,甚至有可能引发悲剧。那像我在大学期间的那种游迁是不是也需要警惕呢?事实上,游迁现象非常普及,可能您就曾经体验过,或者您的孩子其实已经体验过了。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游迁现象的一些事实:

·82-96%的游戏玩家都会出现游迁现象。

·游迁现象男女都会发生,没有性别差异。

·年轻游戏玩家更容易出现游迁现象,18岁以下玩家更容易出现自主思考和身体感觉异常

·某些玩家们很享受游迁现象,希望能再次体验到。

·16%的玩家曾经因为游迁现象出现了负面后果,尤其是在游迁相对严重的时候。58%的玩家曾经体验到了游迁现象带来的焦虑。

·游迁现象会导致玩家出现困惑甚至睡眠剥夺

·游迁现象和是否服用药物无关,也和是否有精神神经疾病无关。但是精神问题和服用药物会加重游迁现象。

游迁现象远远比这篇文章所说的要复杂得多。事实上,合理利用游迁现象甚至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然而这完全依赖于游戏的内容和设计。

综上所述,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游迁现象,家长不必要心慌恐惧,只要保持冷静,学习一些基本的游戏筛选标准,掌握科学限屏的方法和策略,做好充分的预防,那么游迁对孩子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孩子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找专家进行咨询治疗。

参考文献:

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类型、表现及作用机制。吴四兰,周宗奎,牛更枫,刘美婷。心理科学进展,Vol.23,No.6,–

GameTransferPhenomena:Origin,Development,andContributionstotheVideoGameResearchField.AngelicaB.OrtizdeGortari.TheOxfordHandbookofCyberpsychology

TheGameTransferPhenomenaScale:AnInstrumentforInvestigatingtheNonvolitionalEffectsofVideoGamePlaying.OrtizdeGortariAB,PontesHM,GriffithsMD.CyberpsycholBehavSocNetw.Oct;18(10):-94.

RevisitingtheFantasy-RealityDistinction:ChildrenasNa?veSkeptics.JacquelineD.,WoolleyandMalikiGhossainy.ChildDev.Sep;84(5):–.

爱华博士

您的赞赏将用于限屏研究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ozhuwang.com/jfxnzwm/5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