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可称为脑血管事件(CVA),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三大原因之一。
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和酗酒、高脂血症、体力活动减少、不良饮食习惯(高盐及动物脂肪高摄入)
预防
(1)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的筛查及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2)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寻找发生原因,对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达到降低脑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
症状和体征
脑梗死:常在安静和睡眠中发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常伴有“三偏症”。
脑出血: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血压明显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伴有偏瘫、失语、意识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激动、用力等诱因,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短暂意识丧失,伴有呕吐、畏光、颈强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突然昏迷并短时间内死亡。
脑卒中康复
康复治疗原则
1、尽早原则2、主动原则3、科学原则4、综合原则
5、针对原则6、适应原则7、全面原则8、全程原则
康复目标
(1)近期目标: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功能恢复。
(2)远期目标:通过促进功能恢复和使用补偿措施,使患者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减轻残障程度,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案例
患者刘XX,男,65岁,于年3月11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同时伴有言语含糊。送医院就诊,头部CT平扫示“右侧脑实质血肿并脑室积血”临床予以对症治疗,症状较前好转。但仍伴有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轮椅代步),言语功能障碍,ADL重度依赖。为求系统康复,在家人陪伴下
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
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情况,我院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护士进行了联合会诊,针对其身体状态进行了仔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期望,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方案
OT
缓解痉挛
促进上肢分离运动
增加左侧肩关节稳定性
左肩关节控制训练
增加上肢肌群肌耐力训练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转移训练
PT
躯干姿势的调整训练
骨盆的控制及稳定性训练
下肢主动运动和分离运动训练
平衡训练
步行训练
控制关键点
维持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控制训练
滚筒训练(练习伸肘)
徒手抓握训练
对指训练
圆柱抓握及肩关节控制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上肢力量训练及控制训练
下肢PNF
桥式运动(增加骨盆的控制能力)
助行架辅助站立
患肢负重训练
独立站立
稳定极限LOS训练
平衡杠内步行训练
借助助行器步行
单手杖步行
经过一个月系统康复训练,患者从依靠轮椅到持单手杖独立步行,同时上肢可日常生活自理。
医院,有优秀的康复医疗团队,先进的康复设备,根据患者康复需求制定针对性强,个体化治疗方案,为需要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康复医疗服务,尽心竭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成人康复中心由运动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理疗、中医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评定等多个专业科室组成。康复治疗中心可以为患者提供多种康复评定方案及个性康复训练方案。其中特色康复评定项目有脊柱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手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工伤康复评定等。通过综合、协调地将医学、教育及职业等康复措施应用于患者,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诊疗范围:
1.神经康复: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骨关节康复:骨折、人工关节置换、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等各种类型的骨科伤病。
3.疼痛康复:颈椎病、肩周炎、腰间椎盘突出、腰腿疼痛等。
4.特色康复:工伤康复、老年病康复、烧伤康复等。
同时,希望广大患者朋友可以重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早期快速的康复介入,不仅可以加速康复进程,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负担,尽早的回归社会及家庭生活。
注:图像使用已经本人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