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的病因中则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
医生们常把颅内动脉瘤称为不定时炸弹,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导致病人的死亡,那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
脑内血管丰富,如果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在血液长期冲击下,血管壁就会变薄,逐渐膨出产生动脉瘤,如果长在颅内,就叫做颅内动脉瘤。
患颅内动脉瘤的人多吗?
我国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调查,不过患颅内动脉瘤后的治疗率不到5%,因为其常常被误诊、误治。
患颅内动脉瘤后有哪些危险?
动脉瘤就像一个汽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承受不住时就会破裂,导致脑出血。像这样!
患颅内动脉瘤都有哪些症状?
动脉瘤大小不同,症状不一。
哪些原因会导致颅内动脉瘤的破裂?
血压增高、情绪激动等。
那么到底如何早期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呢?
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就可以发现颅内动脉瘤。
通过这两种检查就可以确诊动脉瘤吗?
CT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分辨率为1-2毫米以内,如果动脉瘤太小或比较复杂,就只能通过血管造像检查来确定。
请问没有破裂的动脉瘤是否一定需要治疗?
如果临床诊断是颅内动脉瘤,即使没有破裂也需要进行治疗,因为它随时都有可能会破裂。
脑出血病人是否一定要做脑血管造影检查?
如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必须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就不需要进行检查。
如何治疗颅内动脉瘤呢?
主要有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两种方法。
动脉瘤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或创伤所致,梅毒性少见。可发生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
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只是血管壁薄弱,鼓起了一个泡。这个泡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先天缺陷,正常人的血管壁通常是三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壁却是两层,中间的内膜弹力层是没有的;二是后天影响,如长期休息不好、疲劳、烟酒过度、受到剧烈刺激等。
医学界公认的学说是大多数患者有先天缺陷,但起病一定有外在的诱因。譬如休息不好,血管壁会慢慢鼓起来,逐渐形成一个泡,如果突然哪天特别兴奋,或者发脾气,又或非常疲劳,就可能促使这个泡破裂。
有时候不到破裂的那一天,患者恐怕都很难发现自己的脑子里长了个动脉瘤。(不得不说,这样人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哈~)
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平时基本没症状,极个别瘤子长到2、3厘米了患者才可能感觉疼痛,又或者是瘤子压到动眼神经,导致眼睑下垂才能发现。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出现就发生破裂出血,表现为剧烈性头痛或者昏迷。等到这个时候再来救,就只能看运气好不好了。
宝高医专家建议:
如果不幸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家医院抢救,并让患者平躺,不要胡乱搬动,同时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可以让患者吸氧。若能及时诊断和抢救,手术的成功率会比较高。但出血多少对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动脉瘤被治愈了,受损的神经功能也可能无法逆转。而且,患者的病理因素并未改变,一旦恢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能旧病复发。
病例一
63岁的李大妈,今年1月26日因头晕、头痛、恶心6小时入住我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步行出院。
李大妈
诊断:颅内动脉瘤
病例二
69岁的闫大妈,突发头晕、恶心,反复呕吐入住我院,行CT提示左侧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言语正常,四肢活动好,大小便正常,目前已康复出院。
闫大妈
诊断:颅内动脉瘤
病例三
47岁的王阿姨,早晨刷牙时突然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恶心、呕吐,小便失禁,医院,CT提示硬膜下血肿,大脑廉少量出血,极易被误诊,我院医生认真分析患者各方面数据,迅速成功诊断为动脉瘤,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目前为康复期,生活可自理。
王阿姨
诊断:颅内动脉瘤
病例四
64岁的马阿姨,因头痛5小时,意识不清30分入住我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在全麻下接受动脉瘤夹闭手术,目前已康复出院。
马阿姨
诊断:颅内动脉瘤
专家推荐
唐宗椿主任医师神经外科主任
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甘肃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治疗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务委员,兰州军区神经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等奖项。在宝鸡地区率先开展脑动脉瘤的神经介入及开颅手术治疗。
业务擅长:专注于颅底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畸形及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
编辑
牛晓
电话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