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胖子更容易存活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是用于肥胖程度的评级。肥胖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患者肥胖还与增加院内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

最近,有人提出“肥胖悖论”的理论,认为随着患者BMI的提升,许多疾病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如心力衰竭和中风。有一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报告也指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慢性肥胖患者比正常体重患者的预后好。为此,爱尔兰梅奥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RabihG.Tawk博士等开展研究,探讨体质指数(BMI)和年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论发表在年1月的《Neurosurgery》在线。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年6月至年6月间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人口统计数据,出血严重程度,如Fisher分级、HuntandHess分级、GCS和WFN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状况、改良的Rankin分级。例患者年龄18~99岁,平均57岁;男性占38%,女性62%;BMI为14.3~55.1,平均27。多变量分析结果是,没有证据表明体质指数与SAH的Fisher分级、HuntandHess分级、GCS和WFNS评分等指标相关(P0.17)。对BMI等因素调整后的多变量分析显示,老年患者的mRS评分显著增高(P0.),WFNS评分更低(P=0.),而与其他几种变量无明显差异。RabihG.Tawk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BMI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功能恢复的关系不明确。然而,高龄却与出血的严重性和预后更差相关。

图1.体质指数与SAH严重度指标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BMI,体质指数;SAH,蛛网膜下腔出血;WFNS,世界神经外科组织评分;GCS,格拉斯哥评分。

两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组间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图2.患者年龄与SAH严重度指标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关于“肥胖悖论”的研究受到多种因素限制。首先,除BMI外还有许多评价肥胖程度的其他指标例如腰围和腰臀比应该纳入研究;第二,回顾性分析存在固有的偏倚;第三,样本量未能达到要求;第四,忽略了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出血后伴发疾病和并发症等影响关联分析的变量。因此,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医院徐昊编译,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赞赏

长按







































皮肤病治疗
兰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iuer.com/jfxnzwm/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