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近视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尤其重灾区是儿童青少年,然后很多家长就开始想办法怎么才能做好近视防控,控制近视发展,但总说近视防控,近视防控到底防的是什么,控制的是哪里才能预防近视控制近视发展,那就是眼轴才是重要的因素,下面来谈谈眼轴和近视的关系。
什么是眼轴?
眼轴是一种相对定义词,所表达的含义即眼球最表层到眼底的光感距离。简单的说,就是光线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
眼轴的增长速度与周期
眼轴与远视储备一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跟随着身体的发育,眼轴的长度也在不断地增长,直到变为正常。正常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应该是24mm,人出生时眼轴平均长约16.5mm,而如果眼轴增长超速,则会成为近视眼。
通过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布的《专家共识(年)》,专家组长期研究观察到,儿童、青少年的眼轴发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生儿到3岁,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mm。
第二阶段:从3岁到15岁,眼轴增长逐步减缓。眼睛前后长度仅增加了2.5毫米。
在《共识》中,首次详细统计了我国6~15岁学龄儿童眼轴长度的变化数据,请见下表下图:P示百分位数,P3下面有一个对应的数,就是说有3%的人低于这个数,相应的,P10就是说有10%的人低于这个数,P95就是有95%的人低于这个数,以此类推等等。
我们将这个时期的增长速度及增长率整理如下表所示:
从上图数据显示的眼轴增长规律可以发现:
6到11岁,特别是7到8岁这个阶段,孩子的眼轴增幅最为明显。11岁以后,增量、增速均逐渐趋缓。
角膜曲率值正常的话,如果孩子的眼轴长度高于正常年龄段均值,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增加-度。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做好眼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眼轴长度的异常变化,提前介入近视干预,近视防控效果更好、获益更大。
监测眼轴对近视防控的意义
年新加坡发布的一篇对于1名儿童的长期研究报告显示:异常眼轴增长比屈光变化提前2年预警近视的发生,所以尽早,持续检测眼轴变化,可以预测屈光度变化(近视)的发生。在近视发生前发现孩子眼轴异常增长,可以让我们在近视还未发生时,就开始有效干预,避免过早近视。
对已经近视的孩子,通过监测眼轴,可以看到近视控制的效果,如果不理想,可以及时的调整方案,寻求更有效的控轴手段,控制度数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有效的监测眼轴
建立完备的屈光发育档案。在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中,应该包含眼轴数据,通过长期、规律记录眼轴变化,监控孩子个体屈光状态发展趋势。
屈光发育档案应每6个月更新,至少应涵盖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情况等项目。
眼轴异常增长,处于近视边缘,
如何有效防控
●每天不少于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
●保障孩子充足的睡眠以及营养均衡;
●定期3-6月监测眼轴数据,建立屈光档案;
●培养孩子良好用眼习惯,创造明亮舒适的居家视光环境;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40分钟后,远眺10分钟;
●使用哺光仪提前进行控轴,避免近视发生或延缓近视出现;
近视发生后,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
●角膜塑形镜: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在30%~60%区间;
●离焦框架眼镜: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在10%~30%区间;
●离焦软镜: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在40%-59%区间;
●阿托品(低):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40%-50%区间;
●哺光仪: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95%以上;
●大户外:真正意义上4-6小时大户外,其延缓近视进展速度80%以上;
在对孩子的进展性近视控制过程中,无论家长最后选择了上述何种方法,在近视控制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复查,测量眼轴的增长速度变化,对评估所选近视控制手段对个体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虽然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无法治愈,但是近视可防、可控。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眼轴长度的增长,就可以降低孩子发生近视以及发展成为高度近视概率,避免近视带来更多的视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