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頭痛是腦出血?
Hi,我是Dr.AdamLoeng梁文健醫生
經常於門診遇到朋友問:「醫生,請問我經常頭痛,是腦出血嗎?是中風嗎?」不如今期一齊探討一下!
梁文健醫生
腦出血:可分成一、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所有腦出血最大宗;二、動脈瘤破裂:所造成之腦出血是以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居多;三、動靜脈畸形:通常好發於年輕人,又稱為年輕人之腦出血。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通常所說的腦溢血是指自發性原發性腦出血。發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中最嚴重的一種,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據統計,「腦梗塞」病人約佔55%,其死亡率約為10%。然而「出血性腦中風」約佔35%,但其死亡率卻高達30%以上。
確實,嚴重頭痛是腦出血的重要表徵之一。尤其當發生「一生中從來都沒出現過的劇烈頭痛」時,而且伴有噁心、噴射式嘔吐、血壓升高、頸部僵硬等現象,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及局部神經症狀,更是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輔助檢查:各種影像學檢查對協助醫師診斷腦中風出血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腦部電腦斷層CT掃描及MRI、MRA腦部、腦血管磁力共震等。當懷疑血管異常的可能性時,則需考慮進一步的腦血管造影。
常見的症狀:在臨床上「腦出血」絕大多數見於40至70歲的病人,男女比例無差異,症狀通常在活動時發作,開始時為頭痛、嘔吐,通常在幾小時之內會有意識障礙而進入昏迷狀態,且並有局部神經病徵,如:同側瞳孔散大、無對光反射、對側肢體無力或痲痹;如出血發生在優勢腦半球時(從小即慣用右手的的人,其優勢腦半球在左側),患者即無法講話,此等病人經常可看到其眼球一直偏向出血之腦半球方向。
腦出血治療及預後:腦出血之預後決定於出血之位置、出血之速度、病患年齡以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而定。出血速度快亦即表示在短時間形成一個大的血腫塊,造成急性顱內壓升高,其病況會急驟惡化,病人在短時間內即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而言,腦出血之治療為:內科療法及外科療法。「內科療法」(亦即保守療法)包括使用降腦壓之藥物以及控制血壓,給予適當之水分維持電解質之平衡及營養等等。「外科療法」自從「電腦斷層影像」發明以來,顱內出血的血塊其大小、位置均可很迅速、很精確的診斷出來,加上神經外科手術之進步,通常可以很安全的將血塊消除,以減低死亡率,常見腦出血手術方式:開顱手術,血塊清除或引流,顱骨減壓手術及介入手術治療。中樞神經細胞是無再生能力的,一旦破壞即無法再生;因此「病人的預後」和「腦出血發作時腦部受損的情形」有絕對關係,如運動中樞受損即會造成「對側肢體癱瘓」;語言中樞受損即會造成「失語症」;視覺傳達路徑受損可能會造成「對側偏盲」;小腦受損即會「平衡失調」等等。
總結: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血管的病變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嚴重之疾病,其平均死亡率高達30%以上,腦出血之外科手術治療是一項分秒必爭、爭取時效的工作。治療時機的延誤很可能使病患喪失生存的機會,甚或變為長期臥病之植物人。控制血壓為最主要的預防方法,可使曾有腦血管疾病患者腦出血機率降低及作初級預防。使用抗凝血劑時,要注意監測凝血功能,注意慎選血栓溶解劑,需依照AMI或急性腦梗塞的使用規範,以免造成副作用,導致腦出血。清淡飲食、減少煙酒及勿藥物濫用亦可降低腦出血機率。
以上內容謹供參考,必要時可諮詢相關專科意見,下期再見!
讀者如有問題可電郵至
Adamkin
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