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要闻
年4月18日周一
我们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与其总是与别人攀比,不如珍惜此刻所拥有的。把握当下的生活,才能通往明天的幸福。
优质医疗
1近日,我院引进的德国徕卡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病理科顺利完成装机调试并成功签发第一张免疫组化报告单。该设备具有灵活、高效连续、快速的优点,启用后将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病理科张莹)
24月13日,新城院区骨科成功为96岁高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梁奶奶因不慎摔倒伤及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入住骨科,X线检查示左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手术及麻醉风险高,医院立即组织麻醉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进行多学科会诊,确定专业的诊疗方案。在骨科团队和手术麻醉团队的精密配合下,最终为患者实施全麻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仅用1.5小时手术圆满成功。
(骨科吕昕刚)
34月13日,我院神经外科成功为多发动脉瘤患者实施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边大娘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2小时入住神经外科,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外科团队立即进行病例讨论,邀请省级专家会诊,行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动脉末端、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多发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及位置,考虑本次出血为右颈内动脉末端分叶状动脉瘤破裂引起,决定对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实施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加支架植入术,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四肢活动及言语功能正常。
(神经外科燕昕)
44月13日,是王大爷出院的日子,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王大爷因外伤至颅骨缺损3月余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经检查颅骨缺损大小达12cm*10cm,存在颅脑再次损伤的风险,且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其实施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成功解除了颅脑再次受伤的风险,卸下患者思想负担,恢复健康生活。
(神经外科张明)
54月17日,马女士因羊水破裂急入我院妇产科,由于孕妇来自四川,存在语言障碍,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完善产前检查的同时做好接产准备。面对存在语言障碍的产妇,妇产科团队已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耐心地讲解与沟通成功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在医护人员与孕妇的共同努力下,马女士顺利分娩。
(妇产科蔺淑华)
6近日,我院为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4岁的王先生因头疼、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就诊新城院区神经内科,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入院当日给予高压氧治疗,5次治疗后反应迟钝明显好转,10次后反应灵敏。患者出院后继续巩固治疗10次,头疼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好,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神经内科谷有坤)
职能动态
1为提高我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安全输液,4月13日护理部组织召开线上静脉治疗规范培训会,名护理人员参培。会上,心内科护士长亓翠玲对静脉输液治疗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此次培训,使护理人员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静疗护理新理念、新规范、新技术,为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患者安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护理部徐晓晓)
24月13日,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志强带队莅临我院进行疫情防控督查。专家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现场询问等方式,对发医院的三区两通道、隔离病房布局、各类登记表的填写、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等方面进行督查。专家组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张志强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发热门诊、医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思想认识不松懈、标准要求不降低、规范管理不弱化;要压紧压实责任,切实发挥好发热门诊的前沿阵地、哨点和“探头”作用,做好一点两区患者的接诊工作;要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杜绝院内感染;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发热门诊、医院建设,严格落实整改;要认真梳理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坚决杜绝侥幸心理,进一步拧紧责任链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医务科薛福甲)
34月15日下午,济南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志强带队莅临我院对两院区核酸采集愿检尽检工作进行督导。督导组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等方式,详细查看了对核酸采集挂号处、采样点布局、秩序维护、人员配置、核酸采集流程等情况。督导组对我院疫情防控、愿检尽检工作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持续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张志强指出,面对当前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统筹调度,进一步优化采样流程,完善应急预案,安全有序做好核酸采样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我院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不断优化核酸采集流程,认真梳理在疫情防控、愿检尽检、核酸采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严格落实整改,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医务科刘祝昌)
7工作怎么做,一线来发言。4月15日,在医院召开的科室发展交流座谈会上,42名中层以上负责人被请上领导席,就制约科室发展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详细汇报。科室负责人踊跃说问题、提建议,院领导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对科室反馈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无法现场解决的问题,会后统一整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此次会议颠覆传统会议模式,让一线科室真正成为问题提出者、方案制定者、过程参与者、措施实施者。同时明确要求,行政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主动深入临床,了解临床一线科室的实际困难、所想所需,为临床科室解决实际问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临床一线和病人感受到服务的温暖和贴心。
(院办刘晓)
编辑:刘晓
编审:杨华
校对:李文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